英國科學家發現,通過分析239個基因的表達模式,就可以預測肺癌患者的存活率。
目前,利用CT掃描儀能對肺癌進行早期診斷,但是這對降低癌癥致死率沒有明顯效果。英國牛津大學胡江亭(音譯)博士說:“如果人們能夠在早期發現腫瘤,那么也肯定希望能夠通過對患者進行早期治療以降低致死率。但是早期發現腫瘤和存活率之間并沒有明確的聯系。”而現在,這一難題或將得到解決。
據牛津大學官方網站7月13日報道,該校一研究團隊通過轉錄組學分析發現,在患癌早期就被確診的不同肺癌患者的肺部組織內的基因表達模式差異巨大,其中239個基因的表達量與肺癌存活率緊密相關。根據這239個基因的表達量差異,可以將肺癌患者清楚地分為高存活率和低存活率兩組,且與腫瘤的發育階段、大小、組織病理學特征無關。此外,健康肺部組織中基因的表達模式與高存活率和低存活率人群肺部基因表達模式都不相同。
該項目研究人員、腫瘤病理學教授弗朗西斯科·佩瑟拉說:“除能較清楚地預測肺癌患者的存活率高低,這239個基因表達也能在臨床試驗中將患者體內良性腫瘤從惡性腫瘤中區分出來。”
佩瑟拉認為,證實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之間存在差異,有助于對患有惡性腫瘤的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治療。意大利烏戈·帕斯特瑞諾研究團隊在肺癌患者群體的血液測試中也發現相同的基因表達差異。佩瑟拉說:“這些研究表明我們能夠通過分析健康組織的基因表達模式來鑒定肺癌高危和低風險人群。”
佩瑟拉表示,他們下一步將尋找更明確的特異性基因,開發出更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診斷方法,從而更好地治療癌癥。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