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的結直腸癌病人診斷時就有遠處轉移,40% 病人治療過程中出現轉移,這樣 50%-60% 結直腸癌病人最終都將有遠處轉移。遠處轉移的結直腸癌病人大部分需要接受強化療或姑息性全身治療,一線治療方案包括 FOL** 和 FOLFIRI,中位生存 20 月,5 年生存率不超過 10%,如果加入生物靶向藥物如貝伐單抗或是西妥昔單抗能改善生存結果,但在三線治療進展后,仍無法滿足治療需求。
來自**的 Jaw-Yuan Wang 教授在 Onco Targets Ther 雜志上報道了一名在三線治療病情仍然進展的轉移性結腸癌病人,在 UGT1A1 基因型檢測后,接受了伊立替康劑量提升的 FOLFIRI 方案 + 瑞戈菲尼四線治療,并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
一名 66 歲男性,自述食后腹部脹滿感,排便習慣改變,持續幾個月便條變細。既往史陰性,其父患結腸癌,體格檢查無特殊發現,結腸鏡見降結腸環狀生長腫瘤,腸腔非常狹窄。病理活檢為腺癌。腹部 CT 示遠端降結腸局部腸壁增厚,鄰近脂肪組織浸潤。按 UICC 標準臨床診斷降結腸癌 IIIB,診斷時 CEA36.6ng/ml.行手術治療,術后標本病理示淋巴結轉移,最終病理學分期 IIIb,T3N1aM0.
術后接受 XELOX 化療,化療后隨訪中 CEA 持續增高,影像學檢查提示肝轉移。給予雙周方案 FOLFIRI + 西妥昔單抗 (伊立替康 180 mg/m2,西妥昔單抗 500 mg/m2) 治療,部分緩解后行肝切除。肝切除 6 個月后,出現肺轉移,二線化療給予雙周方案 FOLFIRI+ 貝伐單抗 (伊立替康 180 mg/m2 ,貝伐單抗 5 mg/m2) 治療 12 個周期,治療 6 個月后出現肝轉移復發,CEA 798.9ng/ml.三線化療 FOL**4 + 貝伐單抗(奧沙利鉑 85 mg/m2,貝伐單抗 5 mg/m2) 4 個周期后病情再次進展。
UGT1A1 基因型 6/6 野生型,給予瑞戈菲尼 +FOLFIRI 方案四線治療,瑞戈菲尼 160 mg/ 天,第 1-21 天,每周期 28 天;FOLFIRI 雙周方案,伊利替康初始劑量 180 mg/m2 第 1 天,治療時間大于 2 小時,然后四氫葉酸和 5 氟尿嘧啶。伊利替康劑量逐漸提升至 290 mg/m2 (180、 210、240、260、290 mg/m2)。治療后肺轉移部分緩解,肝轉移穩定, CEA 降至 97.42ng/ml.
伊立替康在體內經 UGT1A1*1 野生型酶代謝為毒副作用較低的代謝產物排出體外,如果發生變異 UGT1A1*28 則不能將伊立替康正常代謝,使該藥的毒副作用明顯增加。FOLFIRI 方案中推薦伊立替康劑量為 180 mg/m2,該劑量對于 UGT1A1*1 野生型的病人來說是不足量的,因此療效不能達到最佳。在亞洲突變型較高加索人少,因此伊立替康劑量逐步提升就非常重要。
瑞戈菲尼是新型多靶點激酶抑制劑,主要抑制血管、基質和酪氨酸激酶,2012 年美國 FDA 批準治療對其它治療耐藥的轉移性結直腸癌。該藥 III 期臨床試驗顯示良好的疾病控制率、無進展生存和總生存。常見 3 級毒副反應包括手足皮膚反應、疲勞、高血壓、皮疹和腹瀉。這名病人經歷了手足皮膚反應、疲勞。體內伊立替康轉化需要葡萄糖苷酸轉移酶,而瑞戈菲尼是該酶抑制劑,所以瑞戈菲尼可能與伊立替康協同,增加伊立替康作用。
瑞戈菲尼 +FOLFIRI 治療獲益應該是得益于瑞戈菲尼與伊立替康的協同作用,根據代謝酶的基因型伊立替康劑量提升也是獲得最佳治療結果的原因??傊@個治療方案是非常有前景的,尤其是那些對其它治療耐藥的病人,但尚需要更大的試驗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