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舉辦的中華預防醫學會第四屆學術年會上,與會專家指出,鉛毒對兒童的危害沒有最低閥值,對兒童進行血鉛篩查是發現鉛中毒兒童的唯一手段,我國應盡快建立兒童血鉛篩查的國家制度,對0~6歲兒童每人進行一次血鉛檢測,有條件或存在鉛污染的地區,每年進行一次血鉛篩查。
據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新華醫院教授、上海市兒科醫學研究所環境醫學研究室主任顏崇淮介紹,由于汽油無鉛化、清潔能源的使用等因素影響,我國兒童血鉛水平近年有明顯下降。尤其負責、正在開展的涉及全國15個省市90個區縣的全國兒童血鉛水平調查初步結果顯示,我國兒童平均血鉛水平目前在30微克/升左右,約為上世紀90年代的1/3。但隨著鉛污染企業向西部、農村轉移,在我國中西部農村地區,群體性兒童鉛中毒事件仍較為多發。
顏崇淮教授指出,在該院接診的鉛中毒患兒中,約60%的兒童鉛中毒與工業污染有關,包括小規模或家庭作坊式的鉛礦開采、有色金屬冶煉、蓄電池生產和回收、電子垃圾處理等;40%為生活性污染所致,如我國南方地區民間有使用含鉛成分的紅丹粉、黃丹粉用于兒童皮膚護理的傳統習俗。
顏崇淮指出,鉛污染是環境因素中對兒童危害最大的因素,對兒童智力、行為發育均有不利影響,其損傷具有不可逆性。同時,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均表明,兒童鉛中毒是完全可以預防的疾病。
顏崇淮強調,臨床醫生應重視兒童鉛中毒的防止工作,在排鉛治療的同時,更要找出致病原因,否則只是治標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