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醫改攻堅之年,在全國政協第十一屆四次會議閉幕之際,我們歸納、梳理委員們相關的看法和觀點,以期為推動醫改建言獻策。
公立醫院改革需內外兼修
談到公立醫院改革,南京醫科大學教授黃峻委員認為,在當前**財政投入不足的情況下,應將公立醫院區分為全額補助、差額補助、轉為民營三類。第一類主要為低收入人群提供價格低廉的醫療服務;第三類可酌情提供社會所需的服務,而從醫院轉制中獲得的經費,可以投入到前兩類醫院,也可以投給需方,以降低個人醫療開支。
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副所長孫建方委員認為,大力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醫療市場是很好的“外加推力”的方式。“只有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本進入這個行業,和公立醫院形成一種競爭的格局,公立醫院才會真正‘內加動力’地從質量、服務、價格等方面進行變革,最終才能觸及體制機制上的難點。”
衛計委中日友好醫院院長許樹強委員認為,如何建立以公益性為導向的績效管理體系,并將績效管理的落腳點真正落實到崗位、個人,是公立醫院改革“公益性、積極性”兩個目標之間的樞紐和橋梁。推動公立醫院績效管理取得進展和突破,**應在醫療信息化等建設上加大投入,建立對公立醫院的約束機制。從醫院內部來講,要對現有崗位進行梳理、評估,制訂切實可行的崗位設置方案,按需設崗,績效評價結果要直接應用在人員流動、職位變動、崗位薪酬等各個方面。
強基層應“多條腿”走路
致公**建議,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嘗試“**主管、院辦院管、專業監管”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即由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規劃;醫院作為法人機構舉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施一體化管理;各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院等預防保健機構負責公共衛生服務的專業指導和監管。這樣,不僅能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技術服務水平,也有利于雙向轉診以及適時分流患者。
重慶市沙坪壩區副區長劉江龍委員建議,對三甲醫院專家采取強制惠民制度,將其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工作量納入年底考核內容,同時將實習醫師的培訓和低年資醫師輪轉適當安排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行,醫療質量由三甲醫院高年資***醫師負責。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主任姚克委員強調,應盡快***國家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錄,以大致厘清不同層次的醫療服務的內涵。將關系到全體公民身體健康的重大傳染病、常見病等列入該目錄,并以公共財政承擔能力為前提予以最大限度地報銷直至免費。同時,結合臨床路徑和診療規范,規范、考核醫療機構和醫生的醫療行為,從而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質量,減少醫源性傷害。
醫學教育與醫師培養可否并軌
有委員建議,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體系與目前我國醫學教育長學制(七年制、八年制)或專業學位教育實行并軌,調整其課程設置,使醫學生在導師指導下系統地完成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
九三學社中央建議,應盡快建立統一的全科醫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體系,還應該確保與國家衛生人才管理制度有效銜接。例如,從人員的錄用、培養、職稱晉升、工資待遇等方面給予配套政策保障,從而調整好我國各級醫療服務機構的人員結構和層次。
吉林大學學位委員會副主任遲寶榮委員建議,對醫學生在3年基礎課完成后應要求其基礎知識考核合格,并頒發合格證明,在診斷學、臨床課完成后經考核頒發臨床技能考核合格證明,再進入臨床實習時醫學生有臨時執業醫師證書,最終為醫學生臨床實踐提供有效法律保障。
公衛服務均等化要講實效
全國政協委員、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重華坦言,雖然今年國家已將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人均經費提高到25元,但如何把這筆錢花到位、見實效,還需要慎重決策。
陳重華說,目前各地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工作規劃因由衛計委門制定,缺乏約束力和權威性。此外,一些地區重覆蓋率、輕服務能力的現象也較為突出。她建議,應盡快在法律法規層面確定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服務內容、服務質量、覆蓋率以及補償機制等。同時,還應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指標體系,包括人員水平、操作規范、干預質量等。
陳重華還建議,應制定各級**在健康宣教方面的工作職能,對流動人口實施“流入地管理為主、流出地緊密配合”的管理策略,由流入地**全額安排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有效保障流動人口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平衡和到位。
培養周期長、職業風險高、工作強度大、工資待遇低……這是我國醫生普遍面臨的執...[詳細]
提要:近日,海南下發《關于在全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鄉鎮級醫院住院“限費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