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醫藥分開取消藥品加成后,醫院和藥品消瘦的利益鏈被切斷,醫院更加強調處方點評,有效避免了‘大處方’、濫用抗生素等情況。這些改革使患者的就醫負擔減輕了,同時身為醫務人員,我感覺自己身上原來‘賣藥’的標簽被摘掉了,感到自己的醫療服務更加贏得患者和社會的尊重了!”
清晨9點,王銘(化名)走進了北京某三甲醫院的大門。他來到自己位于三樓的辦公室,走廊的長椅上已經坐著三四個正在等候的病人。
王銘打開電腦,對面坐著一個年輕的女孩。經檢查,女孩略微有些咳嗽和低燒,可判斷為上呼吸道感染。于是,王銘給女孩開了一盒痰咳凈、一盒清熱感冒顆粒,處方單上顯示藥費一共22.24元。隨后,小王在一上午又陸續看了7個病人,開給每個病人的藥費最多沒有超多400元的。
午飯時間,王銘離開辦公室,下樓經過醫院大廳時,他發現原來有二三十人等候排隊的收費窗口前,只零零星星排了兩三個人。原來高峰期至少要等20分鐘的取藥窗口,現在的取藥速度也明顯加快了。“真好啊。”看著這一切,小王露出了微笑。
這一切,其實都歸功于醫藥分開改革制度。所謂醫藥分開就是醫治和用藥分開,醫只是醫治,藥不隨醫,降低醫療費用。目前,北京友誼醫院、朝陽醫院、同仁醫院、天壇醫院、積水潭醫院已正式啟動醫藥分開改革,取消掛號費和診療費,廢止藥品加成政策,藥品實行進價消瘦,同時建立醫事服務費制度,醫事服務費定額納入醫保報銷范圍,配套推進財政投入機制、醫保總額預付制、按病種分組付費等改革試點。
對此,王銘深有感觸。“實行醫藥分開取消藥品加成后,醫院和藥品消瘦的利益鏈被切斷,醫院更加強調處方點評,有效避免了‘大處方’、濫用抗生素等情況。這些改革使患者的就醫負擔減輕了,同時身為醫務人員,我感覺自己身上原來‘賣藥’的標簽被摘掉了,感到自己的醫療服務更加贏得患者和社會的尊重了!”
下午,王銘參加了科里組織的處方點評會。會上,大家對單張金額超過400元以及使用抗菌藥物的處方實行點評。同時每個月底,醫院會對消瘦金額、消瘦數量排序前20位的藥品進行動態監控及超長預警,對消瘦金額排名前十位醫師的處方進行專項點評。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醫藥分開對我們醫務人員是種解放。以前遞處方給患者時,如果處方上的藥費比較高,總覺得患者看我的眼神都變得不信任了。那種眼神好像在說,不知你們這些醫生從藥費中撈取了多少好處。現在不同了,再也不用在意患者的眼光了。我的處方非常趕緊,上面藥價無論多少,和我一點的利益關系都沒有了!”王銘說起醫藥改革帶給自己工作的變化,感慨萬千。
目前實施的醫藥分開制度中,由于取消了藥品1%-15%的加成,藥品消瘦和醫院沒有直接利益關系,各個醫院均開展處方點評及監督措施;新增的醫事服務費按照梯度標準,普通醫師42元、副主任醫師60元、主任醫師80元、知名專家100元,醫保定額報銷40元。
王銘說,通過這些措施,患者的就醫行為更加理性了,掛專家號的相對減少,掛門診普通號的增多,專家資源得到了更好地利用。
不光醫務人員認可醫藥改革,老百姓也從醫改中獲取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在對五家試點醫院的患者調查結果顯示,86.7%的門診患者認為,醫事服務費的梯度設置是可接受的,因為報銷40元,像普通門診患者只需自付2元,自付費用明顯下降;91%的患者對改革后試點醫院提供的門診服務和專家服務持滿意態度,認為改革帶來了減少排隊時間,跟專家交流時間更長、溝通更充分等多個好處。
此外,改革后的試點醫院普遍實施新的績效考核辦法,建立了以提高服務質量、服務效率、患者滿意度為核心的新績效考核辦法,新的績效辦法向醫務人員傾斜,提高醫務人員待遇,也調動了醫務人員積極性。
王銘說,醫務人員很支持改革,并積極參與其中。“相信醫藥分開改革會越來越完善,越走越遠,最終造福全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