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膀胱炎
原則上急性膀胱炎是膀胱鏡檢查的禁忌,但在癥狀較輕、尿常規白細胞不是很高,而血尿較明顯時可行膀胱鏡檢查,目的是排出腫瘤和結石導致的炎癥。炎癥較輕的時候可見膀胱粘膜充血呈片狀、水腫,病變的粘膜間有正常粘膜,血管紋理清晰。如果炎癥較重則出現整個膀胱粘膜的充血水腫,并有粘膜下出血,血管紋理走形模糊不清。
2.腺性膀胱炎
好發于30-40歲男性,主要以嚴重的膀胱刺激癥狀、排尿困難等臨床表現,如果累及輸尿管口則會出現上尿路癥狀。病變主要累及三角區、膀胱頸及輸尿管管口周圍粘膜。膀胱鏡下主要見到的是病變區腺泡樣增生隆起,但是其和乳頭狀瘤明顯不同,乳頭狀瘤呈絨毛狀或水草樣,有蒂。腺性膀胱炎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的是尿路上皮會向粘膜下層生長,形成腺樣結構,有粘液。需要注意的是要與囊性膀胱炎相鑒別,兩者的鏡下表現很類似,主要依靠病理診斷,顯微鏡下囊性膀胱炎無腺樣結構。
3.膀胱白班
常見于女性患者,主要是膀胱慢性炎癥的表現,但是會伴有膀胱粘膜的鱗狀上皮化生,好發于三角區及膀胱頸。主要臨床表現就是慢性尿路刺激癥狀,部分患者有血尿。鏡下的表現就是病變區白膜覆蓋,形狀如偽膜,顏色呈蒼白,邊界清晰,常常略高于正常粘膜。如在檢查時不能排除是腫瘤,可取活檢。
4.濾泡性膀胱炎
女性多見,主要表現為慢性膀胱炎性刺激癥狀,也可無任何不適。多發生在膀胱三角區,呈片狀,病變部位類似于珍珠疹,為整齊排列的小濾泡樣結構,顏色呈分紅、淺灰,濾泡周圍粘膜有輕微充血紅腫。
5.膀胱結核
病變常發生于膀胱三角區和輸尿管口周圍,鏡下早期表現是病變區粘膜出現表錢的淡黃色結節,底部為干酪樣,結節周圍粘膜伴有充血。較重的結核會出現邊緣不整的結核潰瘍,可伴有出血,周圍粘膜水腫嚴重,粘膜有增厚,血管走形不清,結核結節明顯增大。膀胱結核常繼發于腎結核,一些膀胱癌術后行卡介苗灌注的患者也會見類似于膀胱結核的表現。
6.放射性膀胱炎和化學性膀胱炎
把這兩個放在一起是因為兩者的都是由于外界因素刺激造成的,有明確的病史,這兩種膀胱炎的臨床表現都是以強烈的膀胱刺激癥狀為主。放射性膀胱炎常見于盆腔放療后,主要鏡下表現就是膀胱粘膜的血管紋理加重、紊亂及散在的粘膜下出血,在紊亂的血管間的粘膜表現蒼白,粘膜表現為萎縮狀態。而化學性膀胱炎常由于藥物引起,最常見的是膀胱癌術后灌注治療的患者,膀胱鏡下主要表現是粘膜的片狀充血水腫、顏色暗紅,血管紋理不像放射性膀胱炎那樣明顯。
7.間質性膀胱炎
間質性膀胱的臨床表現為強烈的膀胱刺激癥狀,并伴有膀胱區的疼痛,患者常常難以耐受,中老年女性常見。膀胱鏡下表現沒有明顯的特異性,但是其膀胱容量往往較小,有些患者會有Hunner潰瘍的表現,其他表現和一般的慢性膀胱炎類似。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