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對醫學繼續教育學分制度的看法
2018-09-14 15:15
閱讀:8199
來源:愛愛醫
作者:李宏
責任編輯:點滴管
[導讀] 醫護人員要不斷進行深入系統的學習,提高技術水平,重點掌握本專業常見病、多發病以及疑難雜癥的診治,更好的為患者服務。既要重視形式,更要重視內容,取得顯著的效果。
如今網絡發達,關于醫學繼續教育學分制的看法各大微博言論、論壇貼吧等此起彼伏,引起了醫療界熱議。
曾經,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二院心內科醫生牛春峰就因微博發表此事觀點大火,全文如下:“呼吁取消醫護人員的繼續教育學分制度,雖然制度本身的出發點是好的,目的是促進我們繼續學習。但現在明顯變味了,幾乎成了一種買賣,讓本來就忙碌的醫護人員增加額外負擔,同時也讓倒賣繼續教育學分的販子發了一筆大財?!被蛟S這有點絕對,但卻說出來大多數醫護人員的心聲。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家實行醫學繼續教育學分制度,規定專業技術人員每年必須達到一定的學分,才能完成繼續教育任務,并且與職稱晉升直接掛鉤,達不到繼續教育學分標準,不能晉升高一級專業技術職稱。一般要求繼續醫學教育對象每年參加繼續醫學教育活動,所獲得的學分不低于25學分,其中I類學分5—10學分,Ⅱ類學分不低于15~20學分,兩類學分不可互相替代。
國家設立醫學繼續教育學分制度,初衷是為了加強醫患人員專業知識,醫學是一門終身科學,需要醫生終身學習,不斷更新醫學知識,充實自己,緊跟世界醫學前沿理論,提高技術水平,更好的為患者服務。通過強制性學分制度,可以有效督促醫生自覺、主動學習,避免流于形式。
圖片來源:123RF
然而,目前的現狀卻背道相馳:
隨著時代發展,患者不斷增多,很多醫生忙于日常工作,根本無暇參加一些學術會議,沒有時間靜下心來認真查閱醫學文獻,因此,積累學分成了額外的負擔。
很多醫生無奈只能走捷徑,通過種種方式獲得學分,如網上買分,開會蹭分,不但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甚至催生了不良行為,實在是得不償失,完全背離了繼續教育的本意,對于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沒有任何幫助。
在此提幾個看法:
1.對目前的繼續醫學教育學分制度應改革而不是取消
專業考核對醫護人員來說是有必要的,醫學是一門不接受犯錯的行業,專業的知識只有不斷鞏固不斷學習,才能避免失誤。因此,學分應結合醫護人員工作內容進行重新設置,合理實行。
2.完善考核制度
通過醫師定期考核制度的進一步完善,來考察醫生是不是堅持自覺學習,主動學習,并且有沒有取得切切實實的成效,杜絕作假;
3.真正做到以考促學
通過以考促學的方式,真正督促醫生在繁忙的臨床工作的同時,能夠有時間、有精力根據自己的專業方向,選擇與自己專業相同或者相近的學習內容。
醫護人員要不斷進行深入系統的學習,提高技術水平,重點掌握本專業常見病、多發病以及疑難雜癥的診治,更好的為患者服務。既要重視形式,更要重視內容,取得顯著的效果。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