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疾控中心負責人近日表態贊同“艾滋病檢測采用實名制”以及關系人“強制告知”制度,連日來引發輿論巨大爭議。廣西、湖南兩省都將擬法實施“艾滋病檢測實名制”,而廣東省疾控中心表示,近期并不會改變艾滋病匿名檢測的做法。(《廣州日報》2月13日)艾滋病實名檢測,支持者說將有利于艾滋病的防控,反對者則擔心隱私的泄漏將導致嚴重的后果,中國艾滋病檢測面臨著知情和隱私的艱難選擇。
理論上能成立的事情在現實中未必可以軟著陸。如果艾滋病檢測不采取實名制,有可能同一個人用不同名字參加多次艾滋病檢測,造成艾滋病疫情整體統計數據不準確,相關部門無法正確對疫情的整體形勢進行研判和把握。匿名檢測還可能導致疾控部門無法對病毒攜帶者跟蹤治療。但這些匿名檢測的負面效應并不是一“實名”就可以消弭于無形的。
我們要保護患者的隱私,也要保護更多的健康人;艾滋病防控需要患者的自愿配合,但也要將傳染的危險度降到最低。“檢測實名制”如何才能在現實中軟著陸,至少需要具備兩個重要基礎。一是在病例管理中嚴格遵守隱私保護和非歧視原則。然而,近幾年,多地都曝出感染者隱私被醫務人員擅自外泄給親屬及工作單位,感染者背負極大精神壓力,甚至背井離鄉。一些感染者甚至被要求退學或被拒絕入職等,在個人信息經常“一瀉千里”的今天,隱私權無法得到有效保護無疑是“艾滋病檢測實名制”的最大障礙;二是要改善對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生存環境,而當前社會上對感染者的歧視仍廣泛存在,在短時間內難以得到徹底解決,因此檢測者往往不愿現身。
在艾滋病檢測實名制爭議面前,廣東疾控中心堅持匿名檢測,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由于擔心隱私暴露,參與艾滋病初篩檢測的人數將大幅減少。”這從另一個方面印證了實名檢測的隱憂:艾滋病患者人數的減少,對于衛生疾控部門而言,這將是一項巨大的成績。至于患者人數的減少是防控得力還是被“實名”嚇退的,在“成績”面前,這些細節似乎不再重要。
“實名制”當然并非洪水猛獸,但是在推行實名制的時候,一定得觀照現實環境。如果僅僅是從理論上剖析,而無視現實的掣肘,那么實名的優勢反而會成為劣勢。事實上,類似問題并非只局限在艾滋病實名制的檢測上,我們在解決一些社會問題的時候,常常忽視現實障礙,只是從理論上放大它的可行性,結果一旦操作起來可行性便大打折扣。
“艾滋病實名檢測”自然有它理論上的優勢,而“艾滋病匿名檢測”更是立足現實障礙。到底該實名還是匿名,每一方都可以找到足夠的理由去駁斥另一方,可是這種爭論分明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爭來爭去還是一道無解的難題。與其憑空爭論,倒不如在二者的交集中尋找更好的突破口。
從上網實名到火車票實名制、從菜刀實名制到避孕藥實名制,近來“實名制”被開發得頗為熱鬧,但就具體問題而言,并非所有的實名制都是民心所向,也并非所有實名制都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手段。火車票實名制可以有效地防范黃牛黨,但是“艾滋病檢測實名制”恐怕就是一種躍進。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