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月以來,美國**生物實驗室接連曝出多起安全事故,引發外界關注。美國**因此被迫下令暫停兩個相關實驗室運行,并禁止生物樣本離開安全防護級別較高的實驗室。
今年6月初,美國一家生物實驗室發生炭疽桿菌事故。就在美國疾控中心進行內部調查時,另一家實驗室又曝出令人尷尬的天花病毒事故。這些事故未造成嚴重后果,但暴露出這些實驗室存在安全隱患。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主任托馬斯·弗里登11日召開電話記者會說,美國生物實驗室是全世界的參考實驗室,這類事故絕不應該發生。
美國**生物實驗室曝光的第一起事故是炭疽桿菌事故。美疾控中心某生物安全防護級別較高的實驗室一名科學家在滅活炭疽桿菌時犯錯,誤認為已經滅活病菌,導致其他人員無意中接觸***炭疽桿菌。調查顯示,相關人員沒有嚴格遵守符合安全標準的研究計劃,而實驗室也存在安全漏洞,包括缺少記錄生物樣本何時妥善滅活的標準操作程序、缺少對滅活工作的研究人員監管等。涉事實驗室已暫停運行,進行整頓。
第二起事故是此前從未被曝光的H5N1流感病毒事故。一家流感實驗室在為一個外部實驗室培養一種低致病性流感病毒時,不知什么情況下混入了H5N1型高致病性流感病毒。這一事故發生6周后才報告給美疾控中心負責人。美疾控中心現已關閉了這個實驗室,并對事故展開全面調查。
第三起事故發生在本月初。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位于華盛頓附近的一個實驗室準備搬遷時,在儲藏室一個區域內發現6個存有天花病毒的玻璃瓶。初步檢測顯示,其中至少兩瓶病毒還有活性,尚需進一步確認它們是否為天花病毒。調查顯示,這些天花病毒樣本上世紀50年代起就放存在該實驗室。無論最終調查結果如何,這些病毒都將被銷毀。
美疾控中心當天發布的調查報告還指出,該中心下屬實驗室不止一次發生同類性質的安全事件。2006年,該機構生物恐怖快速反應與高級技術實驗室為兩個外部實驗室提供的炭疽桿菌樣本沒有妥善滅活;同年,該機構另一個實驗室提供的DNA樣本中,含有活性肉毒桿菌;2009年,該機構發現2001年對外提供的一種布魯氏桿菌菌株,并非此前認為的毒性減弱的疫苗菌株。
“這些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弗里登說,“這些事件告訴我們,我們有了問題,我們需要解決問題……需要審視我們所有的實驗室安全文化。”
針對這些事故,美疾控中心提出了一系列整改措施:首先,禁止生物樣本離開生物安全防護級別較高的實驗室;其次,任命專人并成立高級別工作組,負責改進實驗室安全規定、規范及程序;第三,改進細菌或病毒滅活的相關程序;第四,計劃成立一個外部咨詢小組;第五,利用事故管理系統,提高事故反應速度;第六,懲處故意違反安全規定或遲報事故的人員。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