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它具有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健康。胃癌患者早期多無癥狀或僅有輕微癥狀,一旦確診往往已屬中晚期。研究發現,癌癥與血凝和纖溶系統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癌癥患者血栓事件發生的概率是非癌癥患者的6~7倍。腫瘤細胞合成并分泌特異性促凝物以及宿主細胞對腫瘤的炎癥反應促使癌癥患者在疾病早期就發生血凝和纖溶系統的改變。
凝血酶激活的纖溶抑制物(TAFI)是一種主要由肝臟合成分泌的、具有血漿羧肽酶樣活性的單鏈糖蛋白,血漿中以酶原的形式存在,激活后在凝血和纖溶的平衡中發揮重要作用。研究發現,血漿中TAFI水平與多種癌癥具有相關性,但TAFI與胃癌的關系研究較少且結論不一。本研究收集了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各種類型胃癌患者以及胃良性疾病患者的血液標本,測定血漿中TAFI、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以及凝血酶-抗凝血酶復合物(TAT)水平,分析TAFI水平與胃癌之間的關系。
有研究發現,惡性腫瘤患者更容易發生血栓和(或)出血并發癥,靜脈血栓栓塞癥(VTE)患者中大約有20% 是癌癥患者,癌癥患者靜脈血栓事件的發生率是非癌癥患者的4~7倍。大約50%的癌癥患者存在凝血試驗的異常,而這些患者中90%已經被診斷為轉移期。臨床表現為血栓形成和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腫瘤轉移及血栓并發癥則被認為是癌癥患者的首要死因。
眾所周知,胃癌患者體內存在明顯的凝血-纖溶系統紊亂。凝血激活不僅對VTE或全身性凝血功能障礙(如DIC)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通過止血與纖溶系統促進侵襲和轉移而直接參與腫瘤進展。據報道,胃癌患者高凝狀態和DIC的發生率分別是31.1%和47.8%,低凝合并DIC的發生率是6%。亞急性DIC成為繼腫瘤轉移之后威脅胃癌患者生命的又一重要因素。在多變量模型中,與不發生VTE相比,發生下肢靜脈血栓或肺血栓栓塞是胃癌患者早期死亡重要的預測指標。Kang等關于亞洲地區晚期胃癌與VTE關系的研究中也證實了這一結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與健康對照組和胃良性疾病組相比,胃癌病例組血漿中D-二聚體和纖維蛋白原的水平均顯著升高,而健康對照組和胃良性疾病組相比以及不同分期胃癌之間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這說明胃癌患者體內發生了凝血和纖溶的異常,D-二聚體和纖維蛋白原的異常與腫瘤本身有關,而與腫瘤的分期無關。D-二聚體不僅是繼發性纖溶的特異指標,而且是預測癌癥患者VTE發生的生物學標記物之一。腫瘤在發展過程中通過血管形成和凝血系統的活化來激活纖溶系統,纖溶系統的激活又可以促進腫瘤的轉移。本研究中胃癌病例組血漿纖維蛋白原和D-二聚體水平的升高表示患者體內纖溶系統的激活,這種改變可促進胃癌的侵襲和轉移。
是一種主要由肝臟合成的糖蛋白,在血漿中主要以酶原的形式存在。它的活化形式TAFIa在體內具有抑制纖溶的作用。TAFI作為一種新的纖溶抑制物,在癌癥發生和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本研究結果顯示,胃癌病例組血漿TAFI水平較健康對照組和胃良性疾病組均顯著升高,而胃良性疾病組和健康對照組之間沒有統計學差異,而且未發現不同分期胃癌患者之間TAFI水平存在統計學差異。類似地,Balcik等對27名初診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研究發現,患者血漿中TAFI水平較對照組顯著升高。腫瘤細胞釋放的炎性細胞因子能夠促進肝細胞和(或)內皮細胞合成和分泌TAFI,從而使血漿TAFI水平升高。另有研究發現,小細胞肺癌細胞能夠產生TAFI的mRNA和蛋白,提示惡性腫瘤細胞能夠產生額外的TAFI而使血漿中TAFI水平升高。通過RNA干擾技術抑制乳腺癌細胞中TAFI的表達,發現乳腺癌細胞的生長活力和侵襲力明顯降低。胃癌患者血漿TAFI水平升高,降低了腫瘤局部和全身纖溶系統的活性,有利于纖維蛋白的形成。纖維蛋白沉積于新生腫瘤血管內皮表面,包繞于炎癥細胞或腫瘤細胞的周圍,能夠加固腫瘤細胞或腫瘤細胞相關栓子與內皮的粘附,有利于腫瘤的轉移。本研究中胃癌病例組血漿中TAFI水平升高,說明患者具有血栓形成的趨勢,提示這種趨勢的發展利于胃癌轉移。
抗凝血酶是血漿中最重要的抗凝因子,它能夠與凝血酶形成TAT從而抑制凝血酶的作用。一般認為TAT水平升高提示凝血系統的激活,有助于血栓前狀態的診斷。本研究結果顯示,胃癌病例組血漿中TAT水平比健康對照組明顯升高,并且各期的胃癌病例組與健康對照組相比,均顯著升高。一項關于胃癌患者的研究發現,病例組血漿TAT水平升高,并且闡釋了血漿TAT水平與轉移淋巴結數目的關系。惡性腫瘤患者血漿TAT水平升高可能是因為腫瘤組織能夠產生凝血酶,并且隨著腫瘤的擴散而釋放到循環系統中,凝血酶水平升高,凝血系統的活性相應提高。本研究中胃癌病例組血漿TAT水平的升高提示患者凝血系統的激活。
本研究結果顯示,胃癌患者表現出凝血-纖溶系統功能紊亂,這是導致胃癌患者血栓并發癥的重要原因;提示凝血-纖溶系統的改變從可分別不同方面促進腫瘤的生長和發展。TAFI作為一種重要的凝血-纖溶系統的調節因子,在胃癌患者血漿中水平升高,提示其在胃癌患者凝血功能紊亂的形成和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這為進一步明確胃癌患者血栓和出血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為胃癌轉移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同時發現,TAFI作為一種新發現的纖溶抑制物與人們認識比較深入的TAT相比對于胃癌的診斷具有類似的靈敏度和特異性,這可以輔助臨床醫生更加準確及時地對胃癌做出診斷。本研究的不足之處是,由于時間所限,未能對胃癌病例進行隨訪,統計血栓事件的發生率,從而進一步闡明TAFI和TAT在胃癌發生發展中的作用。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