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中老年健康保健知識 - 醫學資源下載
2013-07-13 05:00
閱讀:452
來源:愛愛醫
責任編輯:愛愛醫資源網
[導讀] 【DOC】中老年健康保健知識 - 醫學資源下載 資源作者:xercok 資源分類:醫學 - 中醫科 資源屬性:文檔 資源售價:0 愛醫幣 資源大小:0.15M 關注入數:1112 人次 評論人數:2
【DOC】中老年健康保健知識 - 醫學資源下載
資源作者:
xercok 資源分類:
醫學 -
中醫科 資源屬性:
文檔 資源售價:0 愛醫幣
資源大小:0.15M
關注入數:1112 人次
評論人數:2 人
下載人數:150人
上傳日期:2012-05-15 16:13:59
【doc】中老年健康保健知識1.為什么保持情志和調能預防疾病呢?
在兩千多年前的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素問》中就指出:“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說明精神情緒上要保持清靜安寧,不貪欲妄想,就可以保持情志和調,預防疾病;而長期過激或突然劇烈的精神情志活動,超過了人體調節適應范圍,往往就會誘發疾病或加重疾病。現代研究也發現,情緒導致疾病除了可以直接影響神經系統之外,還可影響人的免疫功能、內分泌功能以及機體的其他功能。有很多疾病,人們已經發現與精神情緒有一定的關系。比如潰瘍病、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癌癥等。
異常的情志活動會傷及人體的五臟六腑,但臨床上老年人受異常情志的影響主要是心、肝、脾、腎等病變。
情志過激對心的影響:可出現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精神恍惚、癡呆或狂亂等癥狀。情緒過分波動,或長期處于興奮狀態,最容易影響心血管系統,造成血管收縮、高血壓、心絞痛、心肌梗死。有研究證明,心肌梗死患者中,94%的患者有情緒誘因。此外還包括老年癡呆癥、老年精神病等。
情志過激對脾胃的影響:可引起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慢性肝膽疾病等。
情志過激對肝的影響:可引起高血壓、慢性肝膽病、神經功能癥、憂郁癥等。
情志過激對腎的影響:可引起衰老的提前到來,引起各種老年病的發生。
情志過激還可引起氣血不和。
正因為如此,保持情志和調,能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而安神定志,調節情志則是老年朋友的養生之道。這是精神調節的第一意義。注重精神調養第二意義是有利于疾病的治療。
也就是說,在人體健康狀態下,保持情志、情緒的和調,能夠有助于預防疾病的發生,而一旦得了病,良好的情緒有助于體質的改善,疾病的康復。
由此可見,既病之后,不良的情志刺激,會加重病情。但良好的情志則有利于疾病的康復,哪怕在患病期間,舒暢的心情、樂觀的情緒、愉快的精神,能使氣血和調,陰平陽秘,有利于體質的改善,疾病的康復。【doc】中老年健康保健知識
2.既然精神調養對老年人的健康長壽那么重要,中醫在這方面有什么好的保健方法嗎?
中醫很重視老年人在精神情緒方面的調養,尤其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中醫所謂的“養神”,就是調養精神,也是中醫養生保健的一個重要內容。神在于養,養神的方法中醫有虛靜養神和安心養神等內容。
首先:應樂觀愉快,保持心情舒暢。老年人氣血俱衰,所以更應注意保持舒暢的心情、開朗的性格、樂觀的精神。其次:應注重養神,主動調和情志。
雖然舒暢情志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養生方法,但要做到情志舒暢,特別應注意精神上的調養,也就是強調情志的“自我修養”。
何謂“虛靜養神”?
“虛靜養神”主張清心寡欲,省思少慮等清靜主張,雖有消極之處,但在調養精神保健延年方面,卻有可取之處。思想情志上要保持虛靜安寧,不貪欲妄想,就可保持情志和調,預防疾病。
在虛靜養神方面,節制嗜欲,戒除雜念,能使氣血和調,保精全神,有利于健康長壽。
3.在飲食上中醫有什么講究嗎?
飲食對老年人健康很重要,大家都知道中、老年人應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葷菜和動物內臟,因為蔬菜、水果里含有維生素、纖維素,而葷菜、內臟里含有膽固醇,過高的膽固醇會引起動脈硬化。這些認識都是有道理的,但是老年人健康飲食的首要前提是合理膳食,就是要做到全面均衡,適量營養。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葷菜、內臟,目的也是平衡飲食。中醫在在長期醫療實踐中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飲食調理經驗,特別強調“藥食同源”,飲食調理包括食養和食療,所謂的食養就是應用食物的作用,來防止疾病,促進健康長壽,也就是應用食物養生。所謂的食療,就是應用食物治療疾病,也包括應用某些食物配合藥物促進疾病的康復。中醫稱之為食療。
中醫傳統的飲食調理,主要包括食養、食療,當然還有另外一些重要內容,比如,有節制的合理進食,良好的飲食習慣,以及飲食忌口等。
【doc】中老年健康保健知識 中醫的飲食調理對老年人的健康長壽關系十分密切。首先我們大家都知道,飲食是生命活動的需要,人體通過攝取食物獲得營養以維持生命活動,也是老年人健康長壽的基本保證。其次,飲食調理得當,不僅可以保持人體的正常功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還有食療的功能,即通過飲食療法治療某些疾病。反之飲食不當則可誘發某些疾病或產生一些不良的影響。孫思邈主張:“安身之本,以資于食。”《素問?上古天真論》:“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從這段話可以了解到,自古以來,中醫都很重視飲食調理,老年人必須“飲食有節”,再配合其他攝生方法,就可使老年人做到健康長壽。
第二講 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及養生保健
本講提要:
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延緩衰老和養生保健;如何應用有關中藥進行養生保健。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點:
老年人的全身性退化既包括了其功能性的退變,也包括了其物質上的衰減,還包括了其心理上的衰老。因此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可概括為臟腑功能虛損、氣血精津液等物質的減少以及心理衰老。
1、五臟虛損—功能衰退:
不同的臟器具有不同的功能特點,不同臟器的虛損也有不同的表現。在老年人,人體的各個臟器功能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衰減。
心:在臨床上或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許多老年人總感到心悸、胸悶、氣短、乏力、不耐久勞、夜寐不安、容易驚醒、眩暈等,而做心電圖等檢查則又往往是正常的。其實這就是老年人的心臟功能不斷老化的表現。因此,我們平時要重視對心臟的保養。
肺:肺主要涉及到人的呼吸功能、免疫功能,并與人體的水液代謝有一定的關系。由于老年人肺的通氣功能、抵御外邪的能力減退。因此,其耐缺氧能力較差,平時容易外感,且不易恢復,對季節、氣候的變化、交替適應性差等,易發生呼吸道病變。【doc】中老年健康保健知識
脾:脾是人出生以后人體各項功能活動所需營養物質的直接來源,參與人體的水液代謝。人到中年以后,特別是進入老年后,脾的功能出現不同程度的衰減,脾的虛損,主要表現為食欲的減退,或飲食無味,或口味異常,常伴有腹脹,不易消化,大便不調以及肌肉彈性的下降,舌苔膩等。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