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急診科管理制度匯總 - 醫學資源下載
2013-07-13 05:00
閱讀:507
來源:愛愛醫
責任編輯:愛愛醫資源網
[導讀] 【DOC】急診科管理制度匯總 - 醫學資源下載 資源作者:藍血龍 資源分類:醫院管理 - 醫政管理 資源屬性:文檔 資源售價:0 愛醫幣 資源大小:0.10M 關注入數:2276 人次 評論人數:0
【DOC】急診科管理制度匯總 - 醫學資源下載
資源作者:
藍血龍 資源分類:
醫院管理 -
醫政管理 資源屬性:
文檔 資源售價:0 愛醫幣
資源大小:0.10M
關注入數:2276 人次
評論人數:0 人
下載人數:209人
上傳日期:2012-05-14 08:53:53
【doc】急診科管理制度匯總第四條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急診科的指導和監督,醫院應當加強急診科的建設和管理,不斷提高急救能力和診療水平,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
第二章 設置與運行
第五條 急診科應當具備與醫院級別、功能和任務相適應的場所、設施、設備、藥品和技術力量,以保障急診工作及時有效開展。
第六條 急診科應當設在醫院內便于患者迅速到達的區域,并臨近大型影像檢查等急診醫療依賴較強的部門。
急診科入口應當通暢,設有無障礙通道,方便輪椅、平車出入,并設有救護車通道和專用停靠處;有條件的可分設普通急診患者、危重傷病患者和救護車出入通道。
第七條 急診科應當設醫療區和支持區。醫療區包括分診處、就診室、治療室、處置室、搶救室和觀察室,三級綜合醫院和有條件的二級綜合醫院應當設急診手術室和急診重癥監護室;支持區包括掛號、各類輔助檢查部門、藥房、收費等部門。
【doc】急診科管理制度匯總
醫療區和支持區應當合理布局,有利于縮短急診檢查和搶救距離半徑。
第八條 急診科應當有醒目的路標和標識,以方便和引導患者就診,與手術室、重癥醫學科等相連接的院內緊急救治綠色通道標識應當清楚明顯。在醫院掛號、化驗、藥房、收費等窗口應當有搶救患者優先的措施。
第九條 急診科醫療急救應當與院前急救有效銜接,并與緊急診療相關科室的服務保持連續與暢通,保障患者獲得連貫醫療的可及性。
第十條 急診科應當明亮,通風良好,候診區寬敞,就診流程便捷通暢,建筑格局和設施應當符合醫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兒科急診應當根據兒童的特點,提供適合患兒的就診環境。
第十一條 急診科搶救室應當臨近急診分診處,根據需要設置相應數量的搶救床,每床凈使用面積不少于12平方米。搶救室內應當備有急救藥品、器械及心肺復蘇、監護等搶救設備,并應當具有必要時施行緊急外科處置的功能。
第十二條 急診科應當根據急診患者流量和專業特點設置觀察床,收住需要在急診臨時觀察的患者,觀察床數量根據醫院承擔的醫療任務和急診病人量確定。急診患者留觀時間原則上不超過72小時。
第十三條 急診科應當設有急診通訊裝置(電話、傳呼、對講機)。有條件的醫院可建立急診臨床信息系統,為醫療、護理、感染控制、醫技、保障和保衛等部門及時提供信息,并逐步實現與衛生行政部門和院前急救信息系統的對接。
第三章 人員配備
【doc】急診科管理制度匯總
第十四條 急診科應當根據每日就診人次、病種和急診科醫療和教學功能等配備醫護人員。
第十五條 急診科應當配備足夠數量,受過專門訓練,掌握急診醫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備獨立工作能力的醫護人員。
第十六條 急診科應當有固定的急診醫師,且不少于在崗醫師的75%,醫師梯隊結構合理。
除正在接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醫師外,急診醫師應當具有3年以上臨床工作經驗,具備獨立處理常見急診病癥的基本能力,熟練掌握心肺復蘇、氣管插管、深靜脈穿刺、動脈穿刺、心電復律、呼吸機、血液凈化及創傷急救等基本技能,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訓,再培訓間隔時間原則上不超過2年。
【doc】急診科管理制度匯總
第十七條 三級綜合醫院急診科主任應由具備急診醫學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擔任。二級綜合醫院的急診科主任應當由具備急診醫學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擔任。
急診科主任負責本科的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和行政管理工作,是急診科診療質量、病人安全管理和學科建設的第一責任人。
第十八條 急診科應當有固定的急診護士,且不少于在崗護士的75%,護士結構梯隊合理。
急診護士應當具有3年以上臨床護理工作經驗,經規范化培訓合格,掌握急診、危重癥患者的急救護理技能,常見急救操作技術的配合及急診護理工作內涵與流程,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訓,再培訓間隔時間原則上不超過2年。
第十九條 三級綜合醫院急診科護士長應當由具備主管護師以上任職資格和2年以上急診臨床護理工作經驗的護士擔任。二級綜合醫院的急診科護士長應當由具備護師以上任職資格和1年以上急診臨床護理工作經驗的護士擔任。
護士長負責本科的護理管理工作,是本科護理質量的第一責任人。
【doc】急診科管理制度匯總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