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床休息也是一種治療手段!
2018-09-13 00:30
閱讀:3971
來源:愛愛醫
作者:王瑞香
責任編輯:點滴管
[導讀] 治療通常指干預或者改變特定的健康狀態的過程,也叫醫治療養。也可以是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它是為了解除某種疾病所進行的活動。
治療通常指干預或者改變特定的健康狀態的過程,也叫醫治療養。也可以是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它是為了解除某種疾病所進行的活動。
隨著時代發展,治療分出很多種,內科治療,外科手術治療,物理治療,放射治療,心理治療等治療手段,這些治療手段至關重要,但是我覺得還有一種治療特別重要,就是臥床休息。臥床休息也是一種治療手段,還別不信,比如早期妊娠時,當出現先兆流產時,僅僅靠藥物保胎,無論肌肉注射還是中西結合的藥物治療,都絕對離不開臥床休息。只吃藥**,不臥床休息,一樣保護不了胎兒的。很多先兆流產的孕婦,醫生開了藥,覺得萬事大吉,也很配合吃藥也**,卻沒忽略了注意臥床休息,僅僅靠藥物就起不到保胎作用。這時臥床休息就是治療。當然不能說臥床休息一直就有利,長期臥床休息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治療效果了,就要調整治療方案,就必須隨時評估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不然總臥床休息也會帶來另外的副作用。
例如:
患有心衰的患者,臥床休息就是一種治療,可是如果臥床休息可不注意定時翻身,該患者的褥瘡隨之而來,隨之肺部感染也難免,甚至尿道感染、肌肉萎縮等這些副作用也足矣置患者死地。所以必須臥床休息的同時,注意避免并發癥的發生,總之不能怕出現這些危害因素,就選擇不臥床休息了,不能因噎廢食。
圖片來源:123RF
再舉例:
記得我姑姑六十歲,因依著床邊而坐,腳下一滑蹲在地上,卻造成了股骨頸骨折了,表哥表嫂們一家人送姑姑急診住院,拍片發現股骨頸骨折,家屬不同意手術,怕術后恢復不好,一家人商議拒絕手術選擇保守治療,于是在住院期間皮牽引治療,有護理人員定期翻身,沒有出現褥瘡,可出院回家后醫囑再好,家人護理不當一樣出問題,由于姑姑長期臥床,護理跟不上未及時翻身,表哥們都忙于賺錢,忽略了護理,先出現了褥瘡,又開始肺部感染,接著慢性膀胱炎,然后肌肉萎縮,上下肢關節僵硬,本來是左股骨頸骨折,結果長期護理到位,雙上肢肌肉萎縮加關節僵硬,整個人骨瘦如柴,加上整個人又老年癡呆了,以上種種風險紛紛而來***要了姑姑的命。只能說純粹是家人護理不當害死了姑姑,臥床休息固然重要,可盲目臥床休息是不可取的,病人病情是動態變化的,治療跟上,護理也一定跟得上才行,這就說明任何一種治療和護理都不是單獨存在的。
再比如:
一位患者,女,28歲,停經50天。因“**少量流血來診”,患者拿著一周前的B超報告單以及尿妊娠檢查的單據,門診醫生為了了解現在的情況,開B超申請單,檢查妊娠囊是否完整,胎心胎芽發育如何?B超室在三樓,孕婦本人堅持步行爬樓,門診護士果斷制止,讓家屬用擔架抬患者到三樓,患者家屬照辦了,檢查后發現胎兒胎芽正常,醫生建議絕對臥床休息,“絕對臥床休息”,并詳細解釋臥床休息的重要性,孕婦和家屬這才重視了,原來是因為該孕婦3天前偶爾發現一次**流血,去了鎮衛生院,衛生院醫生建議絕對臥床休息,孕婦沒在意,認為只要不干活就行了,孕婦下床活動就又出現了**流血就是本次就診癥狀。所以孕婦和家屬這次理解了臥床休息的重要性,配合醫生開的保胎藥,在家絕對臥床休息了2個月,胎兒保住了。
上述一些案例足以說明不管是任何一種治療都是完美的,不能只想著治愈不考慮某種治療同時帶來的危害和副作用。一定權衡利弊,相互結合,臥床休息是護理也是治療,專業治療,專業護理,及時評估病人病情變化,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最關鍵。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