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由醫生做還是護士做?送你6問6答7個注意事項!
2018-07-13 15:55
閱讀:23315
來源:愛愛醫
作者:點*管
責任編輯:點滴管
[導讀] 穴位注射又叫水針注射療法,是一種**與藥物相結合的療法。選用中西藥物注入有關穴位、壓痛點或體表觸診陽性反應點,通過**及藥物的雙重作用治療疾病,將**技法、穴位、藥物三者有機結合,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一種全新療法。研究表明,相同劑量的藥物在穴位注射產生的藥效,甚至要強于皮下或肌肉注射甚至靜脈注射。
作者:zmdzfx
看到一個有趣的話題:
穴位注射一般是由醫生做,還是由還是來做?
有匿名網友很痛快的答道:
當然是由醫生來做!
這是真的嗎?
解答
穴位注射又叫水針注射療法,是一種**與藥物相結合的療法。選用中西藥物注入有關穴位、壓痛點或體表觸診陽性反應點,通過**及藥物的雙重作用治療疾病,將**技法、穴位、藥物三者有機結合,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一種全新療法。研究表明,相同劑量的藥物在穴位注射產生的藥效,甚至要強于皮下或肌肉注射甚至靜脈注射。
關于這種注射療法由誰操作,教科書上并沒有明確指出是醫生還是護士。
我們來看一家醫院關于穴位注射培訓的報道:
2月8日,腫瘤內科特別邀請康復科副主任劉家峰,在宣教室進行了一次精彩的“穴位注射治療腫瘤患者化療后胃腸道不良反應”的培訓課。劉主任通過精彩的PPT、形象的耳穴模型,生動的為大家講解了常用穴位對應器官,足三里、上巨虛、耳穴等穴位的精準定位、穴位注射在臨床中應用的原理等,為了加深大家對穴位注射的理解,劉主任在護士小趙腿上為大家演示了足三里穴位定位及穴位注射。
通過本次學習,大家受益匪淺,護理團隊掌握了穴位注射的原理和方法后,可以更好的為患者減輕痛苦——來源:西安市第九醫院
多年的臨床工作經驗告訴我們,我們常常可以看到,穴位注射有醫生做的,也有護士執行的。
綜上,我們可以得出:穴位注射,適用于全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從事臨床穴位注射技術操作的醫護人員。也就是說,穴位注射,即可由醫生做,也可由護士做。關鍵是要在依法執業的基礎上,熟練應用該臨床操作技術,在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的基礎上,確保患者治療效果和安全。
下面,就穴位注射療法,解答幾個臨床相關問答:
1、穴位注射有哪些適應癥?
穴位注射法的適應范圍很廣:
1)在神經康復中的應用
通過營養神經藥物在穴位注射中的應用,結合神經促通技術,讓患者在神經康復中得到更快的好轉。
2)局部痛點注射
運用局部痛點注射,可以減輕患者在康復中出現的各種疼痛癥狀。適用于各種腰腿痛、肩背痛、關節痛及軟組織損傷、挫傷。如坐骨神經痛、肩關節周圍炎、腰肌勞損、纖維組織炎、良性關節炎。
3)適用于多種神經系統疾病
如中風、截癱、單神經病變等。
4)適用于其他疾病
如支氣管炎、高血壓病、胃、十二指腸潰瘍,肝炎,膽絞痛,神經衰弱和腦震蕩后遺癥等。
2、穴位注射有哪些優勢?
1)使用方便、操作簡單。
2)作用準確、療效迅速。
藥物和穴位的結合絕不是單純的兩種作用的相加。通過**的溝通,有時可使藥物直接達到病變部位發揮作用,不僅作用準確、療效迅速,而且用量小。
3)藥物用量小,作用大。
這種治療方法避免了藥物的首過消除,肝臟的代謝,以及消化道各種酸堿環境的消耗,使藥物用量小,作用大,而且大大減少了藥物的副作用。
4)患者痛苦少,接受度高,應用較廣。
3、穴位注射常用哪些藥物?
1)復方中藥制劑
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經絡、補氣養血等作用。常用藥有復方當歸注射液、黃芪、丹參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等。
2)維生素類
主要用于神經營養和修復。常用的有復合維生素B注射液、維生素C注射液、維丁膠性鈣注射液等。
3)激素類
用于局部消炎,減輕水腫,免疫抑制。如二丙酸倍他米松、甲基強的松龍等,可同利多卡因、維生素B12注射液等聯用,依據損傷的位置調整用量。
4)神經營養藥
主要用于中樞和周圍神經的修復。該類藥物主要有鼠神經生長因子等,損傷部位或者鞘內注射。
5)其他
如生理鹽水、三磷酸腺苷、輔酶A、硫酸阿托品、山莨菪堿、加蘭他敏、氯丙嗪等。
4、穴位注射常用哪些器械?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如10ml、5ml、2.5ml、1ml等)和針頭。常用4~6號普通注射針頭,及牙科5號和封閉用長針頭。
5、穴位注射的具體操作方法是什么?
穴位注射的操作順序為:取藥—穿刺進陣—調整得氣—注入藥物—出針。
(1)操作時使患者取舒適**,選擇適宜的消毒注射器和針頭。
(2)一般可根據治療需要,循經絡分布走行尋找陽性反應明顯的穴位為治療點。
(3)根據所選穴位:部位不同及用藥劑量的差異,選擇合適的注射器及針頭。
(4)在局部皮膚常規消毒后,用注射針具快速進**入穴位,然后慢慢推進或上下提插,待針下有得氣感后,回抽一下,若回抽無血,即可將藥推入。
(5)每個穴位一次注入藥液量,頭面和耳穴等處一般為0.3~0.5ml;四肢及腰背肌肉豐厚處可2~5ml左右,并可根據病情和藥物以增減。一般采用隔日治療1次,5~10次為1療程。兩個療程之間可休息3~5天。
6、穴位注射有哪些注意事項?
(1)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防止感染。消毒劑可選用碘伏消毒液。嚴格執行一人一針一管一用安全注射原則。
(2)孕婦不宜作腰骶部注射。
(3)一般情況下,藥液不宜注入關節腔內,以免引起關節紅腫、酸痛。高滲葡萄糖不可注入皮下,一定要注入肌肉深部。
(4)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藥;慢性疾病,體弱者用輕**,推藥要慢;急性病,體強者用強**,可快速推藥。
(5)確保患者用藥安全。注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患者反應,認真聽取其主訴。注射完畢,繼續觀察用藥后反應。
(6)注意藥物性能,對存在過敏反應的藥物需要經過皮試,才可以使用。發生過敏反應,立即對癥處理。出現過敏性休克,要立即進行搶救。
(7)穴位注射在基層來說,有一定風險。同時國家也有文件規定,并非所有的醫療機構都能開展這類項目。如,對所開展的技術存在不可控的醫療安全隱患和風險的不得在中醫診所開展,如中醫微創類技術、中藥注射劑、穴位注射等。
參考文獻
1.神經康復中的注射療法應用進展.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1期:73-77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