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男,22歲。訴因持續性上腹部疼痛3天入院。患者于3天前無誘因出現上腹部持續性絞痛,陣發性加重。查體:T 36.5℃,皮膚無出血點及皮疹,心肺檢查未見異常。腹部平軟,上腹及臍周壓痛,無反跳痛,麥氏征(-),墨菲征(-),腸鳴音正常。四肢關節無紅腫。查白細胞10.5×109/L,中性粒細胞0.72,血小板121×109/L;血淀粉酶645U/L,尿淀粉酶1380U/L。腹部B超示胰腺炎。入院診斷為急性胰腺炎,予以禁食、胃腸減壓、奧曲肽等治療兩天,無緩解。三天后出現雙下肢皮膚散在紫癜,立即行腸鏡檢查顯示:結腸黏膜充血水腫,黏膜下大小不等出血斑。診斷修正為過敏性紫癜腹型。給予糖皮質激素治療,2天后好轉,復查血尿淀粉酶正常,5天后癥狀好轉。
基于曾經遇到過把過敏性紫癜腹型誤診為急性闌尾炎的病例,也想跟大家分享,后來在咱們愛愛醫論壇找到了相差無幾的病例,只不過我們當初那個是中年患者,所以沒再另行發帖。過敏性紫癜常常容易誤診,尤其是本例出現血、尿淀粉酶增高,這就更少見了。本例患者臨床表現、實驗室結果和B超均符合急性胰腺炎的診斷,但是很可惜沒有做CT,因為CT的影像更加直觀,也許更有利于診斷。
為什么過敏性紫癜患者會出現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和臨床表現?當按照急性胰腺炎進行治療的病人的癥狀卻無改善,禁食、胃腸減壓等等都無效,我們就應該重新考慮診斷了。可是白紙黑字所有實驗室指標都指明是急性胰腺炎,還真讓人頭痛。如果不是后來雙下肢出現紫癜,恐怕這個病例將是一個懸案了。出現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表現,原因可能是血管的破壞病灶出現在胰腺實質里面,過敏性紫癜就是血管壁的問題,現在不是肢體、軀干的微小血管出問題,而是胰腺內部的微小血管出了問題,導致受累的毛細血管管壁完整性受到破壞,血管活性物質釋放、血管通透性增加,胰腺組織便出現水腫,而出現了胰腺炎的癥狀,這樣也許就可以理解了。
過敏性紫癜是因為感染、藥物等因素引起的自身免疫反應,免疫復合物損害小血管,發生廣泛的毛細血管炎,甚至壞死性小動脈炎,造成小血管管壁通透性及脆性增高,導致皮下組織、粘膜及內臟出血及水腫。過敏性紫癜出現消化道癥狀,根據統計數字,大約占50%,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及消化道出血,而僅有1.4%的患者消化道癥狀出現于皮疹之前,故給診斷造成一定的難度。
本病例,真正要做到不誤診,我個人覺得還是要靠醫生的能力,我自愧不行。
皮膚紫癜出現在腹痛之后,是造成誤診的主要原因。所以醫生應該做全面的、仔細的體格檢查。這點我們很多醫生都忘了,有時候就是敷衍一下體格檢查,很多人習慣了借助高級科技的檢查手段,比如B超、CT、甚至MRI、PET等。而那些古老而非常實用的體格檢查,才是更重要的,希望大家都不要忽略。這也是我的老主任經常告誡我的,我拿出來跟大家互勉。如果能在體格檢查的時候發現細小的、少量的皮膚紫癜,就非常有助于診斷。對于原因不清的腹部痙攣性疼痛,尤其是癥狀較重而體征較輕(這個時候別忘了排除缺血性腸病!!!),若再出現便血,皮膚有蕁麻疹或斑丘疹時就應該考慮本病了——腹型過敏性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