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AMI)已成為近20年中國人群入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經濟發展和醫療條件的不平衡可能導致不同級別醫院中心梗患者的治療和預后產生差異。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的楊躍進、許海燕教授主持的“中國急性心肌梗死注冊登記”旨在建立我國AMI臨床多中心研究信息平臺,了解AMI發病、診治和療效的現狀及問題,提出我國優化的AMI診治流程、救治策略和方案,以進一步提高AMI救治療效,降低其發病率和致死致殘率。
中國急性心肌梗死注冊登記由中國大陸108家醫院(3個層次:省、縣、區)組成。登記發病后7天內的所有就診及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所有參加醫院均應連續順序注冊登記發病后7天內的所有急診及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研究對不同層次醫院的治療與校正院內預后進行了比較。
總計收治16652例AMI住院患者。住院期間,患者的阿司匹林、P2Y12受體抑制劑及他汀的使用率較高(84%——98%)。然而,小醫院中STEMI患者的再灌注率與NSTEMI的血運重建率明顯較低(圖A)。省級醫院中,94%的患者接受了再灌注治療(主要為PCI),縣級醫院比例為76%,區級醫院比例為37%.校正臨床特征之后發現,區縣級醫院的STEMI患者院內死亡風險比省級醫院高[校正OR:區級醫院vs省級醫院 1.31(95%CI 0.94-1.84),縣級醫院vs省級醫院 2.15(95%CI 1.46-3.18)],而NSTEMI患者情況不同(圖B)。
上述數據顯示,中國不同水平醫院中AMI患者的治療存在明顯差異;院內死亡率的差異表明,中國的AMI治療需要進一步研究并改進質量。
更多精彩>>>2015年美國心臟病學會(ACC)科學年會參考文獻:1175-068 -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re Across Three Levels of Hospitals in China: A Report from the China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gistry
近期,美國心臟學會(AHA)發布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相關事宜的科學聲明,...[詳細]
糖尿病與冠心病互為高危因素。當糖尿病與冠心病并存時,患者發生嚴重不良心血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