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強化監管、改進服務、引導就醫,恐怕是醫院管理者們的一道共同難題。安徽省衛生廳的舉措或許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辦法。
日前,安徽省衛生廳曬出全省41家三級醫院8項與群眾看病就醫相關的運行指標,比出了明顯的差距。安徽省衛生廳廳長于德志說:“我們就是想通過公開這些數據,讓一些醫院領導出‘一身冷汗’,起到強化監管、改進服務、引導就醫3個層面的效果。 ”
省衛生廳選取的8項指標分別是:次均門急診醫藥費用、CT檢查陽性率、Ⅰ類切口手術患者預防使用抗菌藥比例、專家人均每半日擔負診療人次、人均基本技術勞務收入、百元醫療收入能耗、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比重和典型單病種例均費用(單純性闌尾炎、小兒疝氣、食管癌)。它們在一定程度和角度上能夠反應相關醫院現階段運行管理狀況。于德志說,公開這些數據,是鼓勵群眾“用腳投票”,選擇質量好、價格低、管理優的醫院。
指標1:門診費最高競相差10倍
對于普通患者而言,最關心的可能還是看一次病要花多少錢。在“次均門急診醫藥費用”指標PK中,安徽中醫學院附屬針灸醫院以次均門急診醫藥費用101.37元位列“最便宜”榜首,而最高的安徽省胸科醫院則為1041.47元,是前者的10倍。
指標5:不同醫院醫生收入差距大
不同醫院的醫生收入差距也不小,在公開的“醫務人員人均基本技術勞務收入”中,最高的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為224580.75元,最低的淮北礦工總醫院僅有38159.03元。位于合肥市的11家醫院中,安醫大一附院和安醫大二附院醫務人員的人均基本技術勞務收入較高,分別達到了168330.71元和163119.31元,安徽省立醫院以131133.2元、安徽省立兒童醫院以125265.54元緊隨其后,這四家醫院沖進了該指標榜單排名“前十”.
指標4:一個專家半天看50病人 病人扎堆
要看病得大清早去醫院排隊掛號,就算掛上號了,仍然是排長隊候診。“專家人均每半日擔負診療人次”就直觀的反映出醫院是否存在“病人扎堆”情況。在排名前20位的醫院中,安徽省中醫院、安徽省立醫院、省立兒童醫院、安醫大二附院、合肥市一院和安醫大一附院這6家位于合肥市的醫院“上榜”.
指標8:單病種治療費用差距大
差距明顯的還有“典型單病種例均費用”,單純性闌尾炎費用“最貴”與“最便宜”醫院差距3.9倍,小兒疝氣費用差距4.3倍,食管癌費用差距更是高達12.4倍。在阜陽市人民醫院治療食管癌僅需花費6590.06元,該病在皖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治療則需要81490.8元。
公開這些指標意味著明確告訴群眾“哪里看病比較難”,起到分流患者、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作用。于德志透露,像這些群眾關注的管理信息,今后將定期披露。指標公開無疑是加強監管的有力舉措,希望能為全國各地所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