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聯合國糖尿病日前夕,北京市衛生局疾控處副處長杜紅在11日舉辦的一場宣傳咨詢活動上指出,糖尿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第三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受現代人高熱量飲食、心理壓力過大、運動減少等生活方式的影響,糖尿病發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輕化趨勢。今年糖尿病日的主題為“糖尿病教育與預糖尿病防”,重點在兒童和青少年人群,兼顧中老年高危人群和糖尿病患者。
數據顯示,2011年北京市18-79歲常住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為8.9%,較2008年上升了3.5%,50歲以上年齡組糖尿病人群患病率在18%以上,糖尿病患病率呈現男性高于女性,城區高于郊區。而且,30歲以下糖尿病人群患病率已達1.3%.
杜紅表示,引發糖尿病的因素很多,主要和遺傳因素、及生活方式有關,缺乏運動、不健康的飲食、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也都可能引發糖尿病。超重與肥胖是兒童和青少年發生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另外,緊張焦慮也是促發糖尿病的環境因素之一。
據青少年糖尿病SEARCH研究的最新數據,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病率分別為8.2%和25.7%.研究結果發表于10月21日《糖尿病護理》雜志。
研究者、美國密歇根大學神經內科MamtaJaiswal博士及其同事表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年輕患者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風險(即向心性肥胖、血壓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和微量白蛋白尿)的風險更高。
初步研究結果證明,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病率接近成人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亞臨床期認識并定期評估這種并發癥,并早期采用適當的干預措施,可能有助于預防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導致的生活質量降低。
糖尿病研究簡介
青少年糖尿病SEARCH研究是美國目前最大的多中心兒童糖尿病研究,該觀察性研究啟動于2000年,旨在了解兒童和青少年的糖尿病狀況。此次研究是在青少年糖尿病SEARCH研究的青少年受試者中進行的一次初步研究,旨在評估其糖尿病神經病變患病率和危險因素。
糖尿病研究人員使用密歇根神經病變篩查表(MNSI)檢測足部異常、遠端振動知覺以及踝反射。
共399例糖尿病患者完成檢查,包括329名青年1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齡15.7歲,病程6.2年)和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齡21.6歲,持續時間7.6年)。數據表明,兩組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相似(1型糖尿病8.8%,2型糖尿病8.5%)。
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病率也顯著高于1型糖尿病患者(25.7%vs8.2%,P<0.0001)。
進一步的分析發現,糖尿病的類型、年齡、糖尿病病程較長、腰圍大、血壓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以及存在微量白蛋白尿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相關。
校正年齡和性別后,這些糖尿病相關的仍然具有顯著性(OR=2.29,95%CI,1.05——5.02)。
中性粒細胞缺乏患者的真菌感染中,曲霉菌和念珠菌是最為常見的致病菌,占所有真...[詳細]
靜脈用兩性霉素B:兩性霉素B由于抗真菌譜較廣而被廣泛用于預防性抗真菌治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