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細胞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較高,易復發、轉移的惡性腫瘤,超過半數以上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屬相對晚期。據了解,最新的一項研究結果將改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策略。
日前,第35屆歐洲腫瘤內科協會(ESMO)在意大利米蘭召開。本屆大會上,廣東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吳一龍教授、同濟大學上海市肺科醫院腫瘤科主任周彩存教授就OPTIMAL研究做大會最高規格主題發言。該研究結果證實,對于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活性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線使用靶向藥物厄洛替尼,與一線常規化療相比,可提高將近3倍的無進展生存時間。這一研究結果將改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策略。這是中國專家第一次在腫瘤學科領域內的全球頂級學術活動上作大會主題發言,讓全世界聆聽中國的聲音,因此,該研究結果發布對于中國乃至國際肺癌治療領域而言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此前,特羅凱?是唯一獲批用于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不論是否存在EGFR突變)維持治療和二線治療的EGFR抑制劑。特羅凱?用于一線治療的許可將可讓醫生根據EGFR突變狀態對患者進行個體化早期治療,而無EGFR突變的患者的患者將繼續受益于特羅凱?后線治療。
特羅凱一線治療使EGFR活化突變的非小細胞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時間延長近三倍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