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神經科學》(Neuroscience)雜志發布了一篇新的研究結果,研究結果示: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記憶形成機制,以直接刺激小鼠特殊腦區的方式生成了特定的新記憶。這一成果證明記憶機制中的關鍵一環,有助于人們理解和解決學習障礙與記憶紊亂問題。研究人員表示,這是記憶可通過直接操控大腦而形成的首例證據。
此前這組研究人員曾發現,記憶力的強度受聽覺皮層細胞數量控制。
在這項最新實驗中,研究人員給小鼠聽一個特殊頻率的樂音,同時配合刺激它們大腦的基底核深處釋放乙酰膽堿(一種與記憶形成有關的化學物質),以提高小鼠對該樂音起反應的腦細胞數量。第二天再給小鼠聽各種聲音。他們發現,當小鼠識別出曾聽過的特殊頻率樂音時,呼吸會變得紊亂。這表明直接刺激大腦變化形成了特定的記憶內容,所形成的記憶具有和自然記憶(包括長期記憶)相同的特征。
論文中指出,這些發現首次證明了人工誘導特定神經表征塑形和人工誘導行為記憶之間的關系,表明直接重塑感覺皮層能形成特定記憶。
多年來,這組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基底核和乙酰膽堿對大腦可塑性和具體記憶形成的作用。本次通過直接改變腦皮層上的細胞形成特定記憶,是他們研究工作的頂峰。
研究人員表示,學習障礙和記憶紊亂是許多人面臨的大問題。這項發現的不僅是大腦形成記憶的方法,而是大腦怎樣才能形成有著特定內容的新記憶。科學家希望本研究能為預防或解決學習和記憶紊亂這一全球性難題鋪平道路。
讓我們首先從抗血小板療法來進行討論。毫無疑問的是,阿司匹林對于卒中的二級預...[詳細]
研究者正在嘗試使用一種有力的影像學檢查工具,對難以尋覓的癲癇病灶進行定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