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微生物曾被研究發現具有消化食物和維持機體免疫力的能力。而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母體腸道微生物群可影響胎兒血腦屏障的發育,抵擋外來病原體對大腦的侵蝕,從而助力腦發育,將有望進一步解釋多發性硬化癥等疾病。
什么是血腦屏障?
血腦屏障是指腦毛細血管壁與神經膠質細胞形成的血漿與腦細胞之間的屏障和由脈絡叢形成的血漿和腦脊液之間的屏障,這些屏障能夠阻止某些物質(多半是有害的)由血液進入腦組織。
血液中多種溶質從腦毛細血管進入腦組織,有難有易:有些很快通過,有些較慢,有些則完全不能通過,這種有選擇性的通透現象使人們設想可能有限制溶質透過的某種結構存在,這種結構可使腦組織少受甚至不受循環血液中有害物質的損害,從而保持腦組織內環境的基本穩定,對維持中樞神經系統正常生理狀態具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
腸道微生物如何影響血腦屏障?
2001年,科學家首次證實了腸道微生物會加強機體的生物屏障,并發現:由腸道的活性基因表達出的微生物群體可以編碼出一道“gut wall”(腸道防御墻),以阻礙導致腸道疾病的有害物質在血液中的流通。
我們體內存在的微生物是我們自身細胞的10倍,曾經研究顯示:我們體內的這些微生物幫助我們消化食物和維持機體免疫力。
發表在11月19日的Science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發現母體腸道微生物群可影響胎兒血腦屏障的發育,抵擋外來病原體對大腦的侵蝕。懷孕期間女性的飲食和攝入抗生素會影響胎兒的這道屏障,這也有助于解釋中樞神經脫髓鞘疾病--多發性硬化癥。
妊娠期間的諸如膳食等環境誘因可能會影響與血腦屏障形成和維持有關的基因;血腦屏障可保護腦免受許多常見細菌的感染。
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學院腸道生物學家Sven Pettersson和他的博士后Viorica Braniste的在對胚胎小鼠中的血腦屏障發育進行了研究。
通過設計2組實驗,一組使小鼠胚胎或生長在具有正常、健康腸道細菌的母體內生長;另一組在腸道保持無菌狀態的母體內生長。并對2組懷孕小鼠體內注射過大而無法通過血腦屏障的標記抗體,觀察其朝腦部的移動。
研究顯示:在有正常腸道微生物群母體中長大的胚胎小鼠會發育出一個完整的不讓標記抗體通過的血腦屏障;而在腸道保持無菌狀態的母體內生長的胚胎小鼠無這一血腦屏障。
同行的聲音:腸道菌群影響血腦屏障是一項吸引人的研究
并沒有參加這項研究的加州理工學院的神經生物學家Elaine Hsiao教授表示:微生物有“驚人的效果,這項研究有利地說明微生物在調節大腦發育和功能中的重要角色。不過這項研究也有不完美之處,即 ”研究微生物群的無菌鼠都是有用的,但無菌條件是人為的,涉也可能一定程度地中斷了機體功能,如免疫功能和腸道完整性的損失,所以這些結果在人類上的作用需要進一步研究。
同樣未參加的這項研究的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免疫學家Lora Hooper表示:至少這一發現讓人類健康和疾病有了新的認識,神經生物學家無法解釋與多發性硬化癥等疾病進展不規律的原因。所以人體的微生物會改變血腦屏障,從而使大腦更容易受到損害是一項非常吸引人的研究。
另外Hooper還補充說:科學家們也應該研究微生物是否幫助**人類胎兒的血腦屏障的發展。畢竟也有可能是孕婦在懷孕期間在錯誤地服用抗生素而導致血腦屏障異常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