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我在急診室,一位中年婦女模樣的患者緩慢步入診室,痛苦表情,雙手捂著肚子,由家屬攙扶坐在板凳上,剛一坐下就叫苦不迭。“醫生啊,近幾天我胃口差了很多,現在肚子有些難過。”
原來患者2天來無明顯誘因下出現上腹部反酸,偶伴右上腹不適,無明顯腹痛,無腹瀉,無咳嗽及發熱,無胸悶胸痛,無頭痛及頭暈。
對于臨床醫生來說,每個病例都是挑戰,我們隨時面臨著未知的問題,并隨時需要解決它們。而對于急診科醫生來說,更需要快速問診、快速查體及快速處置。畢竟每個來急診就診的患者,數分鐘間病情也許陡轉直下,很多情況下病人留給我們的時間并不多。因此,我們需要不停地調整自身狀態進入下一輪戰斗。
細算之下,很多臨床醫生每天也許要處理數十個急診患者,在這樣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臨床醫生每時每刻都在與死神作戰。
記得曾經參與搶救在預檢臺猝死的患者,40分鐘數名醫生不間斷胸外心臟按壓,最終力挽狂瀾,患者轉危為安。現在想來仍然心有余悸。
緊接著,我為患者體格檢查:血壓130/70mmHg,神清,精神萎靡,口唇無紫紺,頸靜脈無怒張。雙肺呼吸音粗糙,未及干濕啰音。HR 80bpm,心律齊,未及病理性雜音。腹部柔軟,無壓痛及反跳痛,Murphy征陰性,雙下肢無浮腫。神經系統體征陰性。立即為患者完善血生化及腹部B超檢查。大約1h后,患者血生化提示ALT156U/l,AST 207U/l,腹部B超未見明顯異常。患者血象未見異常,目前暫不考慮急性胃腸炎。根據查體及B超情況,暫不支持急性膽囊炎。
肝功能異常的背后是否還潛伏著其他問題?我立即警覺起來,立即從患者的一般情況著手問起。終于了解到患者近期無明顯誘因下出現脾氣暴躁,伴多汗消瘦,1個月來體重減輕5kg.
會不會是甲狀腺機能亢進癥呢?重點進行甲狀腺查體!此時我才注意到患者甲狀腺Ⅰ°腫大,無壓痛,無明顯結節。患者的癥狀及體征高度提示甲狀腺功能亢進癥,而肝功能異常及消化道癥狀是甲亢累及消化系統所致。
于是,我將患者收入內分泌科住院。
入院后完善甲狀腺功能及攝碘率等檢查,證實為“甲狀腺機能亢進癥”.
行醫體會:
1、 患者以消化道癥狀來診,檢查結果提示肝功能異常,很容易誤診為單純性肝炎所致,但正確的診斷往往在思維的轉角處。患者的一般情況提示體重明顯減輕,且有情緒異常史,這都是在急診容易忽略的細節。正是在處理的時候多了根弦,才避免了漏診。
2、 當發生甲狀腺功能亢進時,容易波及消化系統,表現為肝臟腫大、肝功能異常,偶伴黃疸,有時候表現為稀便、排便次數增多。因此,注意甲亢在某一系統的具體表現至關重要。可謂“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切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有不斷地開拓臨床思維,才能成為真正的臨床福爾摩斯。
糖化血紅蛋白(HbA1c)以其穩定性佳、簡便易行等諸多優勢,近年來被廣泛應...[詳細]
對1型糖尿病的免疫治療距離現實又近了一步,一項早期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輸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