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以及人口老齡化,我國成為全球慢性疾病患者最多的國家,我國應如何應對和解決這一世界性難題?應《科學》雜志主編的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曹雪濤在近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發表了題為《中國創新研究》的社論,分析了我國醫學與健康領域目前面臨的挑戰,并提出國家層面應加大醫學科技創新統籌協調的建議。
該社論簡要介紹了我國**對于國民健康的重視和在醫療改革方面所作出的積極探索與取得的成效,特別提及了2003年SARS肆虐之后我國加大了醫學與健康領域的科技投入,建立起了行之有效的傳染性疾病國家防控體系和新藥創制科技支撐體系,去年我國在H7N9流感疫情監控與防止方面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績,從一個側面體現了我國醫學科技水平的提高。
該社論指出,醫學科技是發達國家非常重視的戰略必爭領域和優先布局方向。近30年來,我國醫學科技雖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發展,但是整體水平離國家發展新時期人口健康保障與重大疾病防止新需求,特別是如何形成我國人口健康領域自主創新關鍵技術和支撐藥械產品研發體系,尚有較大差距。因此,我國應借鑒國際醫學界的先進經驗,從國家層面加大醫學科技創新統籌協調,前瞻性地部署一些長期性公益性醫學與健康攻關項目,聯合全國多家單位發揮優勢互補和學科交叉,解決醫學界重大難題,為臨床重大疾病的診斷、治療與預防提供新方法新方案新路徑新藥物。
邊緣型人格障礙(BPD)是一種破壞性很強的精神障礙。證據顯示,精神科住院部...[詳細]
PANSS-30、PANSS-14和PANSS-8 均不具有“可擴展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