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常記不起小時候的事情,這或許與人的腦部海馬區中產生新神經細胞有關。日本一個研究小組通過動物實驗確認,腦部海馬區中被稱為齒狀回的部位產生新的神經細胞后,記憶就會喪失,出現忘卻現象。
此前曾有研究認為,在產生新的神經細胞,形成新的記憶的同時,原有的神經回路可能受到妨礙,使儲存的記憶喪失。藤田保健衛生大學教授宮川剛率領的研究小組近日在《科學》雜志上報告說,為了證明這個觀點,他們在箱子中電擊實驗鼠,經過一段時間訓練,讓實驗鼠進入箱子后就想到電擊,會把四肢蜷縮起來。
結果發現,已經難以生成新的神經細胞的成年實驗鼠在訓練4周后依然保留了記憶,蜷縮四肢的時間也很長;但是能活躍生成新的神經細胞的幼鼠在1周后蜷縮四肢的時間已大幅縮短,2周后就不再蜷縮四肢了。
為了確認相關的因果關系,研究小組通過人工手段使成年實驗鼠生成的神經細胞數達到正常情況的約1.5倍,結果發現其蜷縮四肢的時間降至一般情況下的一半左右。反之,遏制幼鼠生成的神經細胞數量后,發現其蜷縮四肢的時間延長了。
研究小組指出,這一發現有可能幫助弄清人類無法想起幼兒時經歷的“幼兒期健忘現象”,今后準備進一步調查詳細的機制。
讓我們首先從抗血小板療法來進行討論。毫無疑問的是,阿司匹林對于卒中的二級預...[詳細]
研究者正在嘗試使用一種有力的影像學檢查工具,對難以尋覓的癲癇病灶進行定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