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7年開始,每年的4月11日被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
1817年,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發現一些老年人經常有手足震顫、身體發僵、行動遲緩等癥狀,稱其為“震顫麻痹”。以后其他醫生就用“帕金森病”來描述這種病人。為紀念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杰出貢獻,將他的生日4月11日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于中老年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病變部位在人腦的一個叫中腦的部位。該處有一群神經細胞,叫做黑質神經元,當這些黑質神經元變性死亡至80%以上時,大腦內的神經遞質多巴胺便減少到不能維持調節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便出現帕金森病的癥狀。其主要癥狀有:
靜止性震顫,即肢體靜止時會突然出現不自主的顫抖,這是帕金森病震顫的最主要的特征。震顫的另一個特點是其節律性,震動的頻率是每秒鐘4至7次。
肌肉僵直:帕金森病患者的肢體和軀體通常都失去了柔軟性,變得很僵硬,出現運動遲緩、甚至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動作都有困難。
運動遲緩:在早期,由于上臂肌肉和手指肌的強直,病人的上肢往往不能做精細的動作,如解系鞋帶、扣紐扣等動作變得比以前緩慢許多,或者根本不能順利完成,還會出現表情呆滯的“面具臉”“慌張步態”等現象。
特殊姿勢:靜止時屈肌張力較伸肌高,故病人出現特殊姿勢:頭前傾、軀干略屈、上臂內收、肘關節曲,拇指對掌,髖及膝關節輕度彎曲等。
帕金森病不是老年人的“專利”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