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第恥屆聯合國大會預防和控制非傳染性疾?。∟CD)高級別會議上指出:全球每5個人中就有1人死于包括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癌癥在內的NCD,超過1/4死于NCD的人還處于壯年,心血管疾病是病死率最高的NCD。
一、我國心血管疾病的“堰塞湖”現象
我國人口快速老齡化和心血管疾病預防不力導致患病年齡年輕化的雙重壓力,帶病生存人口急劇增長,同時針對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和介入治療和針對心力衰竭(心衰)的藥物治療降低了患者病死率,我們面臨的是中國心血管疾病“堰塞湖”現象所導致病死率的。
2011年我國的介入手術達到M萬多例,但心臟康復/二級預防體系基本為空白。一方面我國醫療衛生資源不足,一方面又存在巨大浪費。由于只治不防不管,大量醫療資源用于疾病終末期的高成本救治,患者反復住院,再支架,再手術,出現心衰后,使用高成本的雙心室同步化起搏、埋藏式自動除和心,致醫療出大,
病情卻每況愈下,這也是產生醫患關系不和諧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的醫療模式是對患者“大修”,而不是對健康的維護和疾病的預防。買汽車同時要付修,人的還不的。
在國際醫學界,心臟康復/二級預防歷經50年的研究與發展,其獲益已得到臨床研究證據的充分支持。心臟康復的理念,從20世紀80年代前以患者運動訓練為核心,演化為以康復與二級預防相結合的服務關愛綜合模式。
二、心臟康復/二級預防的內涵
1.心臟康復/二級預防目的: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綜合長期醫療保健關愛和服務,最大程度減少心血管疾病對身心的不良影響,降低猝死和再梗死的危險,控制心臟癥狀,穩定和(或)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改善心血管功能,在生理、心理、社會和職業方面達到最佳狀態,提高生活質量。
⒉ 心臟康復/二級預防的目標人群:主要包括1年內具有以下1種或多種情況的患者,如心肌梗死、急性冠狀動脈(冠脈)綜合征、經皮冠脈介入治療、冠脈旁路移植術后等,現已延展至慢性心衰和外周動脈疾病(間歇性跛行)。
3. 心臟康復/二級預防的內容:患者綜合評估、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培訓,生活方式改變指導(戒煙、飲食、運動、睡眠管理),循證用藥(個體化調整藥物類別和劑量、控制危險因素和提高用藥依從性),生活質量評估與改善,恢復力所能及的工作。預防平臺建設從根本上挑戰和改變了傳統單一的生物醫療模式,是落實回歸社會和心理-生物-社會綜合醫療服務的大變。
4.心臟康復/二級預防的分期:將心臟病康復過程的不同階段分為四期。一期:心肌梗死和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住院期間的康復預防;二期:出院后早期門診預防康復服務,療程一般為3~6個月,進一步至9~12個月;三期:遠期門診預防康復;四期:社區家庭預防康復(hospitaltohome,H2H)。
5.心臟康復/二級預防止療團隊:需要綜合的團隊提供全面的醫療保健服務,團隊成員包括醫生、護、理療、心理治療、運復、藥師、社會工作者和患者家庭成員。
6. 心臟康復/二級預防是一個多贏的體系:臨床研究表明,通過心臟康復/二級預防,總病死率降低20%,心血管病死率降低30%,反復住院、反復血運重建大幅減少。對于患者而言,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對于醫院而言,提升管理水平,提高醫療質量和工作效率,控制不合理醫療成本增長,增加純效益,提高醫療服務和社會滿意度;對于國家和社會醫保而言,合理使用和節約醫療資源。
三、我國心臟康復的漫長道路
在計劃經濟時代,心臟康復采用的是蘇聯模式,即理療科和療養院。1978年廣州會議推動從單純生物醫學模式向心理-生物-社會綜合醫學模式轉變。心臟康復的困難局面主要如下:(1)目前康復僅局限于肢體康復,并未開展真正的心臟康復;(2)心臟康復無醫保政策支持,患者及家庭對心臟康復的意義與重要性缺乏認識;(3)醫院發展重視與經濟效益回彳R快的項目,不重視不投入心臟康復;(4)沒有系統的心臟康復人才培訓和準入體系,人才匱乏,康復知識、技能和設備缺乏。一些初步開展心臟康復的醫院為主要針對患者運動能力評估與訓練,對心理、生活質量和職業康復落實不夠。不少醫院的康復還停留在臨床研究階段,在醫療保健實踐層面尚未真正落實。
但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推進,中國的心臟康復迎來了早春二月。發展康復醫療工作還有4個有利條件:一是黨和**、社會各界日益重視康復醫療服務。二是經濟社會發展催生康復服務需求,民間醫療資本對康復產生濃厚的興趣。三是公立醫院改革為加強康復醫療工作提供重要支撐。四是幾代心臟康復人的不懈努力所獲得的沉淀。我國已有康復醫學會的心臟康復分會等學術機構,也有心臟康復的專業學術雜志,初步形成立志開展心臟康復事業的老中青團隊,一些學術會議已設置康復專場??祻歪t學終于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歷史機遇。
四、我國心臟康復/二級預防體系10年規劃
1、組織強化學術機構。強化心臟康復學會,吸納更多專家教授投入心臟康復/二級預防事業,進一步辦好專業雜志,舉辦高水平國際國內學術會議,推動我國心臟康復/二級預防的臨床研究,制定適合中國國情的心臟康復專家共識和指南。
2、**主導,社會動員,多方參與,形成合力。特別是優先鼓勵民間資本和外資的投入和參與。
3、開展試點,探索模式和機制。綜合醫院辦康復科或康復分院,心臟中心建康復團隊模式,心臟康復醫院和健康體檢中心轉型或拓展。
4、 完善人才培養和準入機制。如護士培訓轉崗,醫學院畢業生畢業后招聘培訓,短學制康復學校和康復培訓班,醫學院??祻歪t學系(院)和培養本科生、研究生和創新團隊,抓緊康復師職業認證體系。
“可以忍受病痛,不能面對冷漠”,沒有服務與關愛,只有藥片、支架與手術的醫學是“冰冷”的醫學。心臟康復/二級預防是通過管理,實現服務和體現關愛的溫暖醫學。加強心臟康復/二級預防,是推動醫藥衛生事業改革、醫療衛生事業和醫院的科學可持續發展和醫學模式轉型的杠桿支點。
胡大一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