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栓性外痔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血栓性外痔(ICD-10:I84.3)
行血栓性外痔切除術(ICD-9-CM-3: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
1.臨床表現:肛門不適、潮濕不潔;發生血栓時,肛門局部劇痛,起病突然。
2.體格檢查:肛門直腸指檢,必要時行直腸、乙狀結腸硬鏡或纖維腸鏡檢查。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
1.一般治療:包括增加水份攝入及膳食纖維,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和腹瀉,溫熱坐浴,保持會陰清潔等。
2.手術治療:血栓性外痔通常伴有明顯的疼痛,應急診手術減壓、去除血栓。
(四)標準住院日為3天。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I84.3血栓性外痔疾病編碼。
2.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六)術前準備(術前評估)1天。
1.所必須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尿常規;
(2)肝腎功能、電解質、凝血功能、血型、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電圖、X線胸片。
2.必要時行直腸、乙狀結腸硬鏡或纖維腸鏡檢查。
(七)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預防性抗菌藥物: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2004〕285號)執行,并結合患者的病情決定抗菌藥物的選擇。
(八)手術日為入院當天。
1.麻醉方式:局麻、連續硬膜外麻醉或硬膜外蛛網膜下腔聯合阻滯麻醉。
2.急診手術行血栓性外痔切除術。
3.術后標本送病理。
(九)術后住院恢復2天。
1.局部麻醉患者術后即可進食,半小時后可下床活動、進食。
2.連續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聯合麻醉者術后去枕平臥、禁食水6小時,補液治療;術后6小時可下床活動,可進流食。
3.每天切口換藥1-2次,創面較深時,放置紗條引流并保持引流通暢。
4.術后用藥:局部用藥(栓劑、膏劑、洗劑)、口服藥、物理治療等。
5.術后異常反應處理:
(1)疼痛處理:酌情選用鎮靜藥、止痛藥、患者自控鎮痛泵等。
(2)術后尿潴留的預防及處理:理療、針灸、局部封閉、導尿等。
(3)傷口滲血處理:換藥、出血點壓迫,使用止血劑。
(4)排便困難:軟化大便藥物口服,必要時誘導灌腸。
(5)創面水腫:使用局部或全身消水腫藥。
(6)術后繼發性大出血的處理。
(7)其他情況處理:嘔吐、發熱、頭痛等,對癥處理。
(十)出院標準。
1.患者一般情況良好,正常飲食,排便順暢,無明顯排便時肛門疼痛,各項實驗室檢查結果正常,體溫正常。
2.肛門部創面無異常分泌物,引流通暢,無明顯水腫、出血。
(十一)變異及原因分析。
1.手術后出現繼發切口感染或持續性大出血等并發癥時,導致住院時間延長與費用增加。
2.伴發其他基礎疾病需要進一步明確診斷,導致住院時間延長與費用增加。
二、血栓性外痔臨床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血栓性外痔(ICD-10:I84.3)
行血栓性外痔切除術(ICD-9-CM-3: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3天
點擊下載:血栓性外痔臨床路徑表單
免費下載:血栓性外痔臨床路徑表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