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麥收時節。中醫認為,小麥性味甘微寒,入心脾腎三經,有養心安神,調補腸胃,除熱止渴之功。小麥淘洗時輕浮癟瘦者稱浮小麥,有止汗斂液、除虛熱、安神定志之作用功效。麥麩也是除煩止渴、利水之良藥。本文重點介紹小麥的九大功效與作用,以下是九則臨床常用驗方。
1.小麥治口腔潰瘍:小麥粉燒灰與冰片以2:1比例混合研細,吹在潰瘍面局部,日2~3次。
2.小麥治自汗盜汗:浮小麥50克,五味子10克,水煎服。或浮小麥30克,大棗30克,龍眼肉10克,水煎,連渣服。
3.小麥治淋證:小麥50克,加水煮沸,放入通草10克,再以文火煎成濃汁,去渣取汁,早晚分服,對小便淋瀝不暢有效。
4.小麥治腹瀉:小麥粉、糯米(研粉)各適量,炒黃,干大棗3~5枚(去核研碎),三者混合,每次15~30克,開水調服,日2~3次。
5.小麥治臟燥(癔病):小麥30克,大棗30克,甘草10克,日1劑,水煎服。
6.小麥治體虛眩暈:取浮小麥30克,黑豆30克,日1劑,水煎服。
7.小麥治消渴:小麥30~60克,加水煎煮成稀粥,分2~3次服食,可緩解煩熱、口渴癥狀。
8.小麥治失眠:小麥50克,柏子仁20克,夜交藤25克,水煎服。
9.小麥治浮腫:麥麩30克(炒黃),紅糖20克,拌勻成麩糖粉備用。用大棗15克煎水300毫升,沖服麩糖粉,日2劑。
可見小麥巧用是良藥,以上是小麥的九大功效與作用,此外應注意小麥不宜與漢椒、蘿菔同服。(尚學瑞)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