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資料:
病例1:男,66歲,因間歇性暈厥4年,加重1個月,伴胸悶,心慌入院。自7年以來常在起立時或散步中發生頭昏,黑曚甚至暈厥,每次約10余秒自恢復,每年發作10余次。經顱多普勒檢查示:顱內各動脈硬化,兩偶椎-基底動脈痙攣。擴血管藥物治療無效,近1個月昏厥發作頻繁。
查體:心律45次/分,心律不齊,竇性停搏,交界性逸搏心律,房性早搏部分伴室內差異傳導。
阿托品試驗:快速靜脈注射阿托品1mg后,0-1-3分鐘的心電圖為竇性心律,心律為91次/分。
動態心電圖顯示:竇性心動過緩伴不齊,竇性停搏,最長達4秒;頻發房性早搏部分陣發性,部分伴室內差異傳導,短陣性房性心動過速,交界性逸搏及逸搏心律,二度-二型竇房傳導阻滯。
診斷:病態竇房綜合征。
經阿托品治療后,仍有頭昏,黑曚發生,因藥物控制不理想轉三甲醫院安置心臟起搏器,術后隨訪一年,未再發作暈厥。
病例2:女,70歲,因間斷頭暈3年,發作性暈厥2次入院,即往有高血壓,頸椎病多年,時常頭暈。2周前晚間做家務時突然暈厥,意識不清約1分鐘后恢復,前后發作2次。經顱多普勒檢查:顱內各動脈硬化,兩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治。頸椎X線片示:頸椎病。按高血壓,頸椎病,腦動脈供血不足治療,頭昏無明顯好轉。
查體:意識清楚,心律62次/分,律齊,心肺聽診正常,雙下肢無水腫。
動態心電圖示:竇性心律偶發房性早搏,部分呈連發;二度二型房室傳導阻滯;ST-T改變。
安置永久型心臟起搏器后,心律70次/分,心電圖示:竇性心律,無ST-T改變,頭昏消失,痊愈出院。
討論:
誤診原因:
1.病竇綜合癥病程緩慢,有報道,從發現心律減慢到出現癥狀可達10年之久。間歇期可表現癥狀輕微或不典型,發作期出現的心律失常,在中老年常被誤診為冠心病,因有暈厥,頭暈等癥狀在無心電圖等證明據時常誤診為腦動脈硬化,椎基底動脈痙攣。
2.思維方式狹窄。不少臨床醫師見到老年人頭暈,暈厥多考慮腦血管病等一些常見病,多發病,而忽略了心源性昏厥這類少見病。所以作者建議,對老年人頭暈,暈厥者,心電圖檢查列為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