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廣東省人民醫院普通外科一區胃腸組成功完成了一例挑戰腹中“逆世界”的手術。一位來自汕尾的古稀老人全內臟反位合并胃癌,在廣東省人民醫院順利完成了腹腔鏡胃腸腫瘤微創手術,據可查文獻,屬全國首例!
古稀老人胃鏡檢查 驚現腹中“逆世界”合并胃癌
汕尾69歲的吳伯,在田間辛勤勞動了一輩子,雖近古稀,但身體狀態一直在同齡人中算不錯。今年11月初,吳伯總覺肚子脹痛,大便呈黑色。到當地醫院做胃腸鏡檢查發現,竟是胃癌,而更讓人意外的是,吳伯還是一位全內臟反位的患者,即內臟器官全部左右對稱反向生長,與正常位置呈鏡像分布,俗稱“鏡面人”.
全內臟反位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畸形,其主要特征為內臟器官與正常解剖位置呈鏡像分布,發生率大概10萬份之一。全內臟反位的病人除了器官位置改變之外,其生理功能基本正常,常在健康體檢時發現。國內外關于此方面的報告較少,合并胃癌的病例報道更是屈指可數。
“逆思維”征服“逆世界” 省醫專家技高一籌
當地醫院從未見過這樣的病情,便建議吳伯家人轉院到省會三甲醫院進行治療。吳伯一家急忙趕到廣東省人民醫院普通外科,接診醫生曾穗德主任醫師為吳伯進行了進一步的詳細檢查,確診全內臟反位合并胃部惡性腫瘤。由于患者生理結構和正常人相反,又有一定基礎病及高齡高危因素,術中非常容易出現由于臟器位置反轉造成誤傷引起的大出血,術中操作難度極大。
一般來講,即使是手術,這樣的“特殊病人”多考慮運用開腹手術,但為了把手術創傷降到最低,普通外科一區主任李勇針對病人特別情況,組織全科討論共同制定治療方案,決定采用科室掌握的在國內領先的腹腔鏡胃腸腫瘤微創手術這一新技術方法。但應用腹腔鏡微創手術新技術進行治療內臟反位的胃癌病例在國內外文獻中均查不到,在全國應還是首例,對于科室來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11月27日上午,由首診醫生曾穗德擔任主刀、馮新宇博士和楊梓鋒醫生協助下開始執行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展開了這次腹中“逆世界”的挑戰。經術中腹腔鏡探查示:肝、臟、膽囊、脾、腎等全部器官均反位,腫瘤位于胃竇體,大小約4*5cm,像個網球一般大小。手術中,曾主任并未將患者手術**、手術所需器械及腹腔顯示系統進行調整,而是將后腹腔鏡戳卡孔、術者站位及操作習慣進行“反轉”調整和改變,“逆向思維”仔細辨清血管、神經、淋巴結分布。嚴格按照術前制定的每一個步驟有條不亂地進行操作,歷時三小時終于順利完成了手術,挑戰成功了!出血僅僅50毫升,戳卡孔五個和正常一樣,手術小切口8公分。圍手術期貫徹科室“快康復”的新理念,患者次日通過手術中留置的鼻腸營養管輸注腸內營養,并逐步開始下地活動,手術后第三日拔除胃管并開始進食。手術后第五天身體基本康復。術后的吳伯家人十分激動,“老家的醫生都說沒治了,省城的醫生水平就是高啊!”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