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BT)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生理學因素,但初始體溫與卒中嚴重程度和溶栓治療獲益程度的關聯性尚未完全明了。美國學者對比了體溫<37.0°C與≥37.0°C對卒中的影響,結果表明,在超急性卒中患者中,體溫較高與嚴重神經功能缺陷較少和最終梗死面積減少具有相關性,但體溫不改變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tPA)對患者3個月有利轉歸的獲益情況。論文11月25日在線發表于《卒中》(Stroke)雜志。
該研究者納入了595例有初始體溫的受試者(安慰劑組和tPA治療組分別為297例和298例),初始體溫<37.0°C和≥37.0°C患者比例分別為77.1%和22.9%.結果顯示,兩組初始體溫較高的患者基線卒中嚴重度均較低,3個月時CT所顯示的梗死面積也較小,但無臨床轉歸差異。細胞溶解酶治療效果分析顯示,高、低體溫組患者應用tPA治療獲益情況無異質性。
讓我們首先從抗血小板療法來進行討論。毫無疑問的是,阿司匹林對于卒中的二級預...[詳細]
研究者正在嘗試使用一種有力的影像學檢查工具,對難以尋覓的癲癇病灶進行定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