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埃默里大學專家經研究證實,受“兒童記憶缺失癥”影響,7歲時,兒童在嬰幼兒時期的記憶會消失。
“兒童記憶缺失癥”是指人們無法回憶起在自己嬰幼兒時期所遇到的事情。“兒童記憶缺失癥”一詞由奧地利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1899年提出。弗洛伊德發現,他見過的所有患者都無法記起三歲前的事。他認為,“兒童記憶缺失癥”是孩童頭腦中對于父母的性印象和侵略特性格被壓抑的結果。
為了確定“兒童記憶缺失癥”在人一生中出現的具體時間段,科學家向一些三歲的孩子詢問其生活中的某些事件,之后科學家會重復詢問孩子們這些問題,直至其長大。實驗結果表明,6至7歲的孩子能保留72%的記憶,而8至9歲的孩子僅能保留35%的記憶。因此,科學家確定,7歲為兒童記憶喪失期。
此外,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導致這種失憶現象的原因是兒童相應大腦區域發育不全。
長期以來,人類得以生存往往會面臨高水平的基因突變,而這也是人類進化過程中所...[詳細]
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是早產兒常見的呼吸系統并發癥之一。布**是一具有高效局部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