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由于單純機械摩擦而造成的牙體硬組織慢性磨耗稱磨損,分咀嚼磨損和非咀嚼磨損兩種。
【臨床表現】
1.咀嚼磨損是在正常咀嚼過程中造成的,屬生理性磨損,一般發生在耠面和切緣。恒牙萌出后,在數年或數十年的咀嚼中出現磨損,早期在釉質表面出現淺黃色小區,以后逐漸擴大、融合,牙本質成片暴露。嚴重時可形成銳利邊緣嵴,有時遇機械及冷熱**時敏感。由于在咀嚼時患牙有輕微的動度,長期咀嚼也可引起鄰面的磨損,使原來的點接觸變為面接觸,可引起食物嵌塞。
2.非咀嚼性磨損是由異常的機械摩擦力所造成,是一種病理現象。不良習慣和某些職業是造成這類磨損的原因,如木匠、鞋匠常用牙咬住釘等,使切牙出現隙狀磨損。
3.磨損可引起各種并發癥,如牙本質敏感癥、食物嵌塞、牙髓病變、咬合創傷、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等。
【診斷要點】
根據臨床表現,結合年齡、職業、不良習慣等,可作出診斷。
【治療原則及方案】
1.咀嚼磨損無癥狀時,不必處理。
2.非咀嚼磨損應去除病因,糾正不良習慣。
3.當磨損出現牙本質過敏癥時,可行脫敏治療。
4.當出現牙髄或根尖周病變時,按常規進行牙髓病或根尖周病的治療。
5.當出現其他并發癥時,應按不同癥狀進行相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