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國兒童醫院獲得性肺炎管理方案》內容預覽
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和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于2007年制定了《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管理指南》,相對于社區獲得性肺炎的是醫院獲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pneumonia,HAP)。雖然從病例數量上后者不及前者,但其是兒童醫院內感染的主要疾病.也是兒童住院病死的重要原因。醫院獲得性肺炎病原微生物的復雜性、多變性和高耐藥性等給臨床診治帶來難點和挑戰,并構成醫療安全的基本內容。積極防止醫院獲得性肺炎,對有效利用兒科醫療資源也將起到推動作用。據此,由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發起,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聯合急救學組、免疫學組于2009年8月在陜西省榆林市舉辦了“小兒醫院獲得性肺炎學術研討會”,并決定舉三專業專家之力,共同撰寫“兒童醫院獲得性肺炎管理方案”。經過專家對方案各部分起草、綜合整理成稿、網上審稿、第一次修改后,編委會組織三專業定稿會集體討論、根據定稿會意見又第二次、第三次修改,完成終稿。本方案目的在于提高各級兒科醫生對醫院獲得性肺炎的認識,規范并指導對醫院獲得性肺炎的診治和預防。
定義
HAP又稱醫院內肺炎(nosocomialpneumonia,NP),是指患兒入院時不存在、也不處于潛伏期而在入院I>48h發生的感染性肺炎,這包括在醫院內感染而于出院48 h內發生的肺炎㈣:。
廣義的HAP包括呼吸機相關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VAP是指氣管內插管48h以上發生的肺炎。如果原本已患HAP、病情加重需要接受氣管內插管者不屬于VAP范疇。但治療方案應與VAP相同¨1。根據發病時間,HAP分成早發性和遲發性。
早發性HAP是指入院I>48 h一4 d內發生的肺炎,其病原菌往往對常用抗菌藥物敏感,通常預后良好。晚發性HAP則指入院5 d以后發生的肺炎,多為耐藥細菌所致,預后則相對嚴峻。
點擊下載***:《2010中國兒童醫院獲得性肺炎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