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人體血壓表現為晝高夜低型。夜間血壓多維持在較低水平,從清晨覺醒前后開始,血壓水平迅速上升。據觀察,在未經治療的高血壓患者中,清晨6:00~10:00時收縮壓平均升高14mmHg,有些甚至可上升至80mmHg,國內外把這種清晨血壓急劇上升的現象稱作血壓晨峰。
發生機制
血壓呈現晝夜節律,白天較高,到深夜降至最低水平,晨起后血壓再從低水平急劇上升,這一血壓晨峰的發生與神經體液因素有關。①交感神經系統激活:健康人清醒并開始活動后交感神經系統活性迅速增強,血漿中兒茶酚胺等縮血管物質水平顯著升高,心律加快、心搏量加大、心輸出量增加。在已經存在阻力小動脈重構和血管收縮反應性增強的高血壓患者中,交感神經系統活性迅速增強引起周圍血管阻力顯著增大,因此較多的高血壓患者晨起血壓急劇升高。②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激活:血漿腎素活性經上午的峰值后逐漸下降,于下午4時降到最低,繼而逐漸升高,持續整夜,到第二天上午8時再次達到峰值。血漿醛固酮水平與血漿腎素活性水平的晝夜節律相似,即在早晨想起來時達峰值。可通過擴大血容量,促進腎上腺髓質和交感神經末梢釋放兒茶酚胺等機制,顯著升高血壓。③血漿皮質醇也于清晨達到高峰,增加了冠狀動脈及動脈系統對兒茶酚胺的敏感性。④血液流變學變化:晨間血小板易于聚集,血液黏度增高,可以通過增加外周阻力,也可以通過血漿腎素活性升高等環節使血壓升高。⑤清晨時段動脈壓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也可能是清晨血壓變異較大的原因之一。
臨床意義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證實血壓晨峰現象與心血管事件之間存在密切關系。流行病學與臨床研究發現,在每天24h內心血管事件(如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臟性猝死、腦血管意外等)的發生也有明顯的晝夜節律,心腦血管事件夜間發生率最低,而每日上午6:00~10:00發生最高,頻度占全天的35%~40%左右,即血壓的晨峰現象在觸發嚴重不良心血管事件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藥物治療
由于血壓晨峰是心血管事件發生的***危險因素,因此在降壓治療過程中,應有效控制高血壓患者清晨時段血壓上升速度與幅度,抑制血壓的晨峰現象。治療可采取以下策略:
1、晚上服用降壓藥物。這一方法有助于在次日清晨維持較高的血藥濃度與降壓效果,但其缺點是有可能導致患者夜間血壓下降過多。故適用于夜間血壓較日間下降10%~20%的高血壓患者。
2、清晨起床前服用降壓藥物。由于清晨血壓的迅速升高主要出現在起床并恢復直立**后,因此對于血壓晨峰較大的患者,可以在覺醒后立即服藥,待藥物開始發揮作用后再起床活動(其時間間隔取決于所用降壓藥的藥代動力學特征)。但該方法可能會給患者(尤其是上班族)帶來諸多不便。
3、選用長效降壓藥。目前許多所謂“長效”的降壓藥物有效時間并不能真正覆蓋24h,其后果是在下一次服藥前數小時內藥物的活性水平或降壓效果明顯減弱,難以有效抑制血壓晨峰。因此,在選用長效降壓藥物時,還應考慮此類藥物的半衰期和患者自身情況。
總之,血壓晨峰現象作為一種重要的心血管危險因素,了解血壓晨峰的特點與治療方法,對減少清晨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進一步多好高血壓二級預防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郭藝芳,胡大一.血壓的晨峰現象及其臨床意義.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07,6(9):521-523.
陳永東,周麗.血壓晨峰現象及治療概況.右江醫學.2010,38(2):212-214.
http://www.ycyzc.com/bbs/viewthread.php?tid=1880869
近期,美國心臟學會(AHA)發布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相關事宜的科學聲明,...[詳細]
糖尿病與冠心病互為高危因素。當糖尿病與冠心病并存時,患者發生嚴重不良心血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