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表在《植物醫學》期刊上的一份研究顯示,經常喝綠茶不僅對預防癌癥會起到重要作用,還有助于大腦健康,防止患上如阿爾茨海默病等癡呆癥。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與蘇格蘭農作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當綠茶被人體消化后,其中所含的化合物茶多酚會被分解生成一種新的混合化合物,這種化合物能更有效地保護細胞免受毒素破壞,減少患上阿爾茨海默病的幾率,同時也能延緩腫瘤細胞的生長。
研究人員指出,對于阿爾茨海默病的發展來說,過氧化氫和β-淀粉樣蛋白這兩種化合物都起著重要作用。以前的研究表明,紅茶和綠茶中所含的化合物茶多酚具有神經保護功能,可與有毒化合物綁定,抑制阿爾茨海默病的誘發因素,保護大腦細胞。但由于食物被消化過程中并不是所有營養成分都一定會被身體吸收,因此,在綠茶被消化之后,其中所含保護性成分是否仍能發揮作用并不確定,這也成為研究人員的關注重點。
利用蘇格蘭農作物研究所科學家開發的一種新技術,研究人員模仿人類消化系統,將腫瘤細胞暴露在不同濃度的毒素和綠茶消化分解后產生的化合物中。觀察結果表明,當綠茶被人體腸胃中的酶消化后,所產生的化學物質能更有效地抑制阿爾茨海默病的發展。所進行的試驗還表明,綠茶被消化后產生的化合物還具有抗癌作用,可明顯減慢腫瘤細胞的生長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