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心臟雜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刊登的一項研究報道,對于疑診心肌炎的患者,病毒血清學分析的結果與心肌病毒感染的診斷并不相關。心內膜心肌活檢(EMB)仍是診斷病毒性心肌炎的金標準。
盡管尚無確鑿的證據證明,在疑診心肌炎的患者中對病毒感染進行血清學分析有價值,但這種檢查目前仍在廣泛使用。由德國薩爾大學附屬醫院的 Felix Mahfoud等人進行的此項研究旨在前瞻性地確定,在臨床疑診為心肌炎的患者中,病毒血清學分析相比EMB(包括病毒基因組檢測和免疫組織化學檢查)的診斷價值。
對疑診心肌炎的124例患者(年齡40±15歲)進行病毒血清學分析和EMB評估。采用組織學和免疫組織化學標準對心內膜心肌活檢標本中的炎癥進行分析。采用聚合酶鏈反應對心肌標本中病毒的基因組進行檢測。腸道病毒、腺病毒、細小病毒B19、巨細胞病毒、人類皰疹病毒和EB病毒的急性感染通過最初血樣中的IgM/IgA或隨訪血樣中的IgG血清轉換診斷。有54例患者存在反應炎癥的免疫組織化學標記物。在58例(47%)患者的心肌標本中檢測到病毒基因組。有20例(16%)患者通過血清學分析被診斷為急性病毒感染。在124例患者中,只有5例患者血清中感染的病毒與通過EMB檢測到的病毒相同。病毒血清學分析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9%和77%;陽性預測值為25%,陰性預測值為49%。對于活檢證實的心肌炎患者和從最初出現癥狀到行EMB 的時間間隔≤1個月的患者,血清學分析結果與EMB結果之間仍無相關性。
近期,美國心臟學會(AHA)發布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相關事宜的科學聲明,...[詳細]
糖尿病與冠心病互為高危因素。當糖尿病與冠心病并存時,患者發生嚴重不良心血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