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研究恰恰起到了這個效果--它展示頻繁玩電子游戲與“皮質層厚度”增加呈現出相關性,“皮質厚度”是一個神經科學詞匯,厚度越大意味著特定腦部區域密度越大。這與玩電子游戲所謂弊端有關的***如此之多,偶然發現一些顯示其潛在巨大優點的研究總是會令人意外。
研究人員研究了152位青少年的腦部,其中包括男性和女性,這些人平均每周玩大約12.6個小時電子游戲。不出意料,男性玩游戲的平均時間長于女性,不過所有受調查者都花很多時間在游戲主機上。研究團隊希望弄清楚,花在玩游戲上面的時間多少是否與受調查者腦部的差異存在相關性。
研究人員發現,對于玩電子游戲最多的青少年,他們腦部兩個區域的皮質厚度更厚,分別是左被外側前額葉皮質( DLPFC )和左前額葉眼區( FEF )。
前額葉皮質通常被稱為腦部的命令和控制中心。決策和自控等較高層次思考就在這里進行。此前的研究顯示, DLPFC 在我們處理復雜決定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尤其對于那些涉及權衡短期目標及其長期影響的決定。這里也是我們利用腦部工作記憶資源(即那些“首要考慮”--我們在進行決策時首先想到的信息)的區域。
FEF 是一個決定如何處理視覺-動作信息以及判斷如何處理外部**的重要腦部區域。它在決策過程中也非常重要,因為它可以讓我們有效地想出哪種類型的反應最適合周圍發生的情況。“手眼協調”正是這個過程的一部分。
總體而言, DLPFC 和 FEF 在我們腦部的執行性決策系統中起到關鍵作用。這些腦部區域厚度越大(換言之,腦細胞之間的連接越多),表明處理多種可變因素的能力越強,不管這些可變因素是產生即期還是長期影響,抑或是兩者兼而有之。
盡管這項研究并未證明每周玩電子游戲的時間是導致這些腦部區域變厚的原因,但兩者之間無疑呈現出極強的相關性--足以讓我們考慮將電子游戲視為腦部“舉重鍛煉”的可能性。
而相比電子游戲與腦部厚度的聯系,這一點更令該項研究顯得有趣。它告訴我們,普遍使用的詞匯“腦力訓練”和“腦力健身”并非只是某種為了消瘦特定軟件而采用的市場營銷手段。如果玩電子游戲真的與鍛煉身體無異,可以強化我們腦部的決策肌肉,那么可以合理地推斷出,通過專門為這個目的而設計的練習,我們不僅可以在感知上,更可以在實體上強化腦部。未來的研究將繼續探索這種可能性。
讓我們首先從抗血小板療法來進行討論。毫無疑問的是,阿司匹林對于卒中的二級預...[詳細]
研究者正在嘗試使用一種有力的影像學檢查工具,對難以尋覓的癲癇病灶進行定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