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來自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科學家們發現,醫生在給病人開偏頭痛處方藥物時向病人提供的信息會對病人在治療后的感受產生重大影響。這些發現為一種理解添加了證據,這種理解認為正面的信息加上服藥的儀式性活動可對醫療有效性產生影響。
當我們去看醫生的時候,我們期待會感覺變好而不是變壞。安慰劑效應就是以這個理念為中心的;即一個人的期待及信念會驅使癥狀及其所報告的健康狀況得以改變,即使是在接受了沒有活性的藥物或是虛假的診療之后。自從科學家們開始研究安慰劑效應以來,患者在接受了安慰劑之后其從慢性疼痛到過敏等每種情況都得到了改善。然而,這種現象背后的機制仍然是晦暗不明的,而有關安慰劑效應是否是真的存在也仍然有爭議。在臨床試驗中,安慰劑效應常常會與自發性的改善及統計誤差混在一起,這使得將安慰劑效應與其它因素進行厘清變得困難。
在 66 名患有發作性偏頭痛的病人中,研究人員對向患者提供的治療信息是如何改變所報告的頭痛情況的進行了觀察。參與者被給予一種安慰劑或是治療偏頭痛的藥物利扎曲坦。
研究人員表示:“我們選擇偏頭痛是因為它是一種自然發生的病理情況。而且它是一種藥物治療實際上有效的疾病。”當偏頭痛發作后進行治療時,文章的作者會明確告訴病人他們得到的是安慰劑或是利扎曲坦,或告訴病人他們得到的可能是兩者中的任意一種。在治療時(在發生 7 次連續性偏頭痛之后馬上進行治療),病人被告知了不同的信息。他們被告知其頭痛會減輕、會增加或他們被告知不確定的信息。研究人員發現,總的來說,給予偏頭痛患者正面的信息可漸進性地同時增強安慰劑及藥物的功效。
但是給予病人任何種類的藥片似乎也能對偏頭痛有幫助。被錯標為利扎曲坦的安慰劑治療能夠與錯標為安慰劑的利扎曲坦同樣有效地減輕了疼痛的嚴重程度。而且即使當安慰劑治療被誠實地標為安慰劑時,病人也會與沒有治療時相比報告較少的疼痛。研究人員表示:“很明顯發生了某些情況。我們告訴病人我們在請他們幫助科學。我們沒有告訴他們要期待任何更好的感覺。”
研究人員推測,可能有一種“具身認知”或“身體記憶” 啟動了神經生物學變化,即使是在病人知道某個藥片并非真的藥物時它也會發生。
這些發現表明,給病人開藥時的環境是有關系的,而正面的信息可以是一種強效的藥物,至少對偏頭痛是這樣的。藥物和病人的期待可能對成功的治療是同等至關重要的。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來探索這些發現可如何應用于臨床實踐及研究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