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題目:中國雙相障礙臨床診治路徑調查
作者:洪武,吳志國,陳俊,汪作為,**,彭代輝,邢夢娟,方貽儒
作者單位: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
目的
(1)了解中國的雙相躁狂患者發病、診斷治療情況;
(2)分析影響患者發作次數、是否住院等轉歸的因素。
方法
(1)制定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人口學資料、首發類型、首發年齡、發作次數、癥狀特點、家族史、用藥情況等。
(2)調查中國25家醫院目前在門診或住院就診的雙相障礙患者。
結果
(1)一般情況:共收回有效病例3906例,其中男性2027例,占51.9%,平均年齡34.8歲。
(2)首發年齡和診斷年齡:首次躁狂/輕躁狂發作年齡28.3歲,其中20歲之前發作967例,占24.8%;首次抑郁發作年齡28.3歲,其中20歲之前發作942例,占29.8%:平均確診年齡29.7歲。
(3)首次發作到確診經歷的時間:平均3.38年。其中大于20年者有120例,占3.07%;大于10年者有339例,占8.78%;大于5年者779例,占19.94%.
(4)首次發作類型:以躁狂發作為首發2269例(58.1%),抑郁發作為首發1637例(41.9%);
(5)家族史:家族史陽性830例,占21.2%,家族史疾病類型按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依次為精神分裂癥(12.4%)、雙相障礙(4.3%)、抑郁癥(3.0%)、人格障礙(1.2%)等;
(6)治療情況:在調查的患者中以兩藥聯合居多,占44.8%,其次為單藥(31.8%)、三藥聯合(19.9%)、四藥或以上(3.5%)。
(7)在兩藥聯合治療中,以心境穩定劑聯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為主,占32.9%;
(8)在所有被調查的患者中,正在服用抗精神病藥者2628例,占67.28%,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使用頻率由高到低依次為奧氮平(56.7%)、喹硫平(33.6%)、利培酮(10.7%)、阿立哌唑(3.9%)、齊拉西酮(1.5%)。
結論
(1)中國雙相障礙患者首發年齡低,以躁狂為首發居多;
(2)首次發作到確診平均時間超過3年,其中30%患者需5年以上;
(3)中國雙相障礙患者因病住院比例高;
(4)中國雙相障礙患者誤診率高,其中誤診為抑郁癥、精神分裂癥者比例高;
(5)中國雙相障礙患者家族史陽性比例高,其中親屬中患精神分裂癥者居多,家族史陽性者發作次數多、物質濫用或有害使用高;
(6)中國雙相障礙治療以兩藥聯合為主,其中心境穩定劑聯合抗精神病藥物的治療是最主要的方式,抗精神病藥物的使用比例高,其中奧氮平、喹硫平的使用居多。
(中華醫學會第十一次全國精神醫學學術會議暨第三屆亞洲神經精神藥理學術會議優秀論文)
邊緣型人格障礙(BPD)是一種破壞性很強的精神障礙。證據顯示,精神科住院部...[詳細]
PANSS-30、PANSS-14和PANSS-8 均不具有“可擴展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