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綜述
2018-12-09 15:00
閱讀:7236
來源:愛愛醫
作者:谷倩倩
責任編輯:點滴管
[導讀] 機體對鐵的需求與鐵的供給失衡。導致體內貯存鐵耗盡,繼之紅細胞內鐵缺乏。最終引起缺鐵性貧血(IDA ),表現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及其他異常。
機體對鐵的需求與鐵的供給失衡。導致體內貯存鐵耗盡,繼之紅細胞內鐵缺乏。最終引起缺鐵性貧血(IDA ),表現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及其他異常。
【診斷要點】
1.一般貧血癥狀。
2.特殊表現
①舌炎、舌**萎縮、口角炎。
②異食癖。
③指甲扁平、無光易脆裂,重者可呈反甲(匙狀指甲)
④鞏膜變薄發藍。
⑤Plummer--Vinson或patterson-Kelly綜合征,表現為口角炎、舌炎、口腔灼痛、吞咽困難。
3.引起缺鐵病因的相關癥狀。
4.血常規
①典型的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MCV<80fl,MCH<27pg,MCHC<320g/L)。
②血涂片示紅細胞中心淡染區擴大,重則為環形。網織紅細胞正常。
③白細胞計數及分類正常。
④血小板計數正常,28%可減少,30%~60%可增高。補鐵后≤28天,血小板恢復正常。5.骨髓象:有核細胞增生明顯活躍,紅系明顯,幼紅細胞形小,胞質少,核染色質致密。粒系和巨核系正常。成熟紅細胞中心淡染區擴大。鐵染色示細胞外鐵缺如,鐵粒幼細胞少(<10%)或無。
6.鐵動力學檢查
①血清鐵降低[<8.95μmol/L(50μg/dl)]。
②鐵蛋白減低<14μg/L。
③總鐵結合力(TIBC)增高[>64.4μmol/L(360μg/dl)]。
④轉鐵蛋白飽和度減低[<15%]
⑤紅細胞游離原葉琳(FEP)增高(>0.9μmol/L)。
⑥轉鐵蛋白/白蛋白比值[Tf/A]增高。
【治療原則】
①查找病因,盡可能去除引起缺鐵的原因;②補充足夠量的鐵以供機體合成血紅蛋白,補充體內鐵的貯存量至正常水平。
【處方】
處方1.琥珀酸亞鐵片 0.1g 口服 tid或乳酸亞鐵膠囊 0.15g 口服tid
維生素C片 0.1g 口服tid
處方2. NS 100ml
蔗糖鐵 100mg 靜點 每周 2-3次(注意事項:應用時患者身旁應有搶救設備,先靜點15ml,若無反應再繼續靜點完畢,靜點>15分鐘。)
【注意事項】
1.口服鐵劑忌與影響鐵吸收的茶(揉酸)、鈣鹽及鎂鹽同服。
2.為減少口服鐵劑的胃腸道反應,可在進食或餐后服用,仍有反應可減量和次數或改變劑型。
3.補鐵后網織紅細胞于3~5d開始上升,8~10d達高峰后下降,2周后明顯,1~2個月內達正常。此反應有助于確診IDA,但缺鐵病因應查明。
4. 血紅蛋白恢復正常后,骨髓可染鐵仍少或缺乏,說明仍處于缺鐵狀態,應繼續服用鐵劑3~6個月以補充儲存鐵,或待血清鐵蛋白至少恢復至50μg/L,始可停藥。
5. 鐵劑治療≥3周,Hb不能升高要20g/L,應考慮:
①病因未能去除。
②同時伴有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其他微量元素銅、鋅異常或有其他肝、腎疾病,炎癥或惡性病。
③鐵劑治療不正規。
④診斷IDA有誤。
6. 伴血小板增高的IDA補鐵后>6周,血小板數不恢復正常,應考慮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或骨髓增殖性腫瘤。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