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研究納入腰椎間盤突出患者60例,將 60 例患者根據紅籃球分組法分為兩組,30 例/組。將實施脊柱經皮內鏡椎間孔入路椎間盤切除術的患者納入 PETD 組,將采用椎板間入路椎間盤切除術的患者設為 PEID 組。將兩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治療優良率、ODI 評分、VAS 評分進行比較,來分析經皮內鏡椎間孔入路和椎板間入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臨床療效。
該研究屬于臨床試驗研究。納入研究對象均為 L5 /S1 單階段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所以本文研究目的應該是脊柱經皮內鏡椎間孔入路和椎板間入路治療 L5 /S1 單階段腰椎間盤突出的臨床應用研究,因為沒有設計其他階段,所以不能代表其他階段腰椎突出的治療效果。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各項資料相對比差異較小 ( P > 0. 05) ,則組間對比具有科學意義。作者對兩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病程、突出類型進行比較。還應該補充椎間盤突出程度的比較。另外作者對年齡及病程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沒有再文獻中體現作者進行正態性檢驗的結果,作者應該進行補充說明。兩組研究對象資料比較采用何種統計學方法也應該進行說明,不能直接說統計結果。
作者在文獻中將兩種手術方式進行了詳細的文字說明,具有臨床指導意義。
手術時間、C 型臂透視次數、術后臥床時間和住院時間、ODI及VAS 評分的比較,作者均直接采用t檢驗的方式進行比較不合適。統計學方法的選擇應該依據數據的分布類型,選擇合適的統計學方法,不能盲目選擇,不是所有計量資料均采用t檢驗。作者應該先對數據進行正態性檢驗以及方差齊性檢驗,數據服從正態分布并且方差齊的話采用t檢驗的方法進行檢驗,如果數據不服從正態分布采用非參數性檢驗軼和檢驗的方法進行比較。
通過本次研究發現經皮內鏡椎間孔入路較椎板間入路相比治療效果相似,但是具有手術時間短、創傷小的優點。
點評文獻:脊柱經皮內鏡椎間孔入路和椎板間入路治療腰椎間盤 突出的臨床應用研究。文獻作者:龍厚才。發表期刊:廣州醫藥 2018 年 7 月第 49 卷第 4 期:96-98。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