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再灌注對急性腦缺血和急性心肌缺血都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是頭頸部循環床為再通的干預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再灌注的歷史性發展情況之前還沒有出現過系統性比較。為此,美國加州大學David Geffen醫學院神經科的Jeffrey L. Saver等人進行了一項研究,研究結果近期在線發表在Stroke雜志上。研究結果發現:腦缺血相對心臟缺血的再灌注治療發展更慢,效果也更差,需要腦血管專用的技術提高治療效果及安全性。
該研究是一項系統對照研究,研究人員在Medline上搜索確定所有關于急性心肌梗死冠脈再通的多臂對照研究和急性缺血性卒中腦血管再灌注的多中心研究中有報道血管成像再灌注率的文獻。
研究結果顯示:37個冠脈再灌注研究,納入10908位從1983年-2009年的患者;10個腦血管再灌注試驗納入從1992年-2009年的1064位患者。冠脈再灌注試驗納入10個單用靜脈內溶栓治療的試驗、8個聯合靜脈內溶栓和經皮經血管內冠狀動脈成形術(用或不用支架)試驗、3個動脈內溶栓試驗、16個經皮經血管內冠脈成形術試驗(用或不用支架)。腦血管再灌注試驗納入1個單用靜脈內溶栓的研究、3個動脈內溶栓試驗、3個單用血管內裝置和3個血管內治療(有些聯合動脈內溶栓)。在兩個循環床中,形成再灌注方面,血管內治療優于外周使用溶栓藥物。在冠脈方面,1980年代再灌注率達到較高水平,隨后的30年又有一些提高。在腦血管方面,1990年代,再灌注水平達到中等,隨后緩慢增長。最近的一項研究中, 2005-2009年,心臟再灌注率超過了腦血管再灌注,部分再灌注86.1%對比61.1%,完全再灌注78.6%對比23.4%。
該研究顯示:腦缺血相對心臟缺血的再灌注治療發展更慢,效果也更差。需要為醫師們進一步研究腦循環專用的技術,讓他們能夠像治療心臟缺血一樣安全地為缺血腦組織重建血流。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