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腦創傷特別是重型顱腦損傷病人, 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和吞咽功能減退。創傷應激機體處于高分解代謝狀態, 營養物質的攝入不足和過度消耗成為急性期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的突出矛盾, 恢復期合成代謝旺盛營養物質需求增加。若投以適當的營養支持能有效控制代謝紊亂, 維持組織器官的結構與功能, 增強免疫力, 加速創傷修復,對治療和康復起到積極的作用。然而,供給量的確定和有效投入正是實際工作的薄弱環節, 直接制約著營養支持的臨床效果。我們自1996年以來采用階段性組合方法對顱腦創傷病人進行營養支持, 效果滿意。
由于創傷刺激應激性分解激素水平升高、高血糖、胰島素抵抗、負氮平衡持續2-3w, 尿素氮排出峰值在傷后10-14d,2w內很難達到氮平衡。然而正確的營養支持可顯著改善高能耗、高氧耗、高代謝紊亂, 最好使氮平衡≥-10g/d。VandenBerghe G 等報道: 采用胰島素強化治療, 嚴格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4.4-6.1)mmol/L 組和常規胰島素治療組血糖超過11.9mmol/L才給予胰島素, 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病死率為4.6%與8.0%顯著降低( P< 0.04)。以往對創傷病人提倡高熱量供給, 但新近研究表明: 應激早期(1-3d)機體的能量需求比預想值低的多, 過多的營養素可加重機體負擔, 使臟器功能受損, 正確的營養支持應避開這一階段為宜。早期PN 48h 內開始, 供給量由少到多循序漸進, 在傷后7d 內達全量充足的營養支持。并根據病程的不同時期, 病人的耐受性和評價結果及時予以調整, 避免單一投入途徑造成供應不足或并發癥增多, 導致營養支持終斷現象的發生。EN以鼻胃、鼻十二指腸管飼勻漿膳食, 分次推注為首選, 最大限度順應正常進食生理, 刺激經口進食功能的早日恢復, 達到補充營養、調整代謝、促進康復、降低病死率致殘率、提高生存質量的最終目的。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