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最新的回顧性研究顯示,與早期乳腺癌相比,轉移性乳腺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更高。為什么轉移性乳腺癌患者更易出現并發癥?
轉移性乳腺癌術后30天內的并發癥發生率為7.5%,死亡率為1.8%.而未發生轉移的患者術后30天內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7%,死亡率為0.1%.轉移性乳腺癌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是感染(2.1%, 包括敗血癥)、出血(1.6%)、呼吸(1.2%, 包括肺炎)、血栓(0.9%,包括深靜脈血栓)和心臟并發癥(0.2%)。
自2005-2012年行乳腺癌初次手術的超過68000位患者的分析結果輸入了美國外科醫師學會數據庫。這些結果說明,我們需要向患者交代手術所有可能的結果,本次新聞發布會的組織者——加利福尼亞周伯班克乳腺外科醫師Deanna Attai說。她也是美國乳腺外科學會通訊委員會的成員之一。
這些結果表明,我們需要依據更多的數據來闡明初次乳腺外科手術能否延長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我們不確定手術能否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她告訴記者,并補充道,研究的結果并不一致。
長期的生存期獲益能夠證實外科手術的作用,以及并發癥和短期死亡的風險。
更易行**切除術
多倫多大學的Cordeiro醫生和他的同事們觀察了全國外科質量改進計劃(ACS贊助的一個數據庫,全國有超過400個醫院參與了研究)的結果,
參與研究的絕大多數患者(68,000位參與者中有67000位以上)為非轉移性乳腺癌。只有1031位患者(1.5%)患有轉移性乳腺癌,低于北美的平均值3%-5%.然而,研究排除了行雙側乳腺手術和同時行非乳腺和/或與乳腺重建無關的手術的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與未發生轉移的乳腺癌患者(49%)相比,發生轉移性的乳腺癌患者(71%)更易進行**切除術(P<0.0001)。
術后并發癥的預測因素分析包含了許多患者和治療特點,包括手術的類型,例如腋窩淋巴結清掃和**切除術。
發生轉移的患者并發癥的發病率是未發生轉移的患者的1.6倍(優勢比[OR],1.6; P<0.001)。不出意外的,**切除術的預測價值與之相似(優勢比[OR],1.7; P<0.001)。其他與并發癥相關的有統計學意義的預測因子包括年齡、糖尿病、吸煙、腋窩淋巴結清掃和手術時間。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