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臨床上預防宮頸癌常用的篩查方法為傳統的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以及近些年逐漸興起的宮頸人**瘤病毒(HPV)檢測。研究人員已經完成了4個關于這兩種篩查方法預防宮頸浸潤癌效果對比的臨床試驗,但是由于4個隨機對照試驗各自例數較少而都不足以***說明哪種篩查手段更適宜預防宮頸浸潤癌的發生。
因此,目前尚缺乏精確的直接比較評估HPV篩查與細胞學篩查對宮頸浸潤癌預防效果的差異,以及根據年齡、癌癥分期、形態學特征和防癌的期限長短,每種防癌手段的效能變化情況。意大利癌癥流行病學與預防中心Guglielmo Ronco博士等對來自上述4個臨床試驗的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并隨訪宮頸浸潤癌的發病情況,發現宮頸HPV篩查可有效預防宮頸浸潤癌的發生,該結果發表在2014年2月6日的The Lancet上。
研究匯總來自瑞典(Swedescreen)、荷蘭(POBASCAM),英格蘭(ARTISTIC)和意大利(NTCC)的四個臨床試驗數據,將176464名年齡20~64歲的女性隨機分配到HPV篩查組(實驗組)或細胞學篩查組(對照組)中,隨訪時間中位數為6.5年(1214415人-年),通過篩查、病理學和癌癥登記的聯系發現107例浸潤性宮頸癌,分別計算宮頸浸潤癌的累積檢出率和研究調整率比(實驗組vs對照組)。
實驗組和對照組相比宮頸浸潤癌累積檢出率情況
研究背景
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宮頸癌發病率有所上升且趨于年輕化。而宮頸癌與HPV感染密切相關,且HPV是人類腫瘤發病中唯一可以完全確認的致癌病毒。目前已分離出130多種型別,不同的型別引起不同的臨床表現,可分為低危型和高危型。
該病毒感染多數不能持久,常自然被抑制消退或消失。許多HPV感染婦女并無臨床癥狀,當HPV感染持久存在時,可誘發宮頸上皮內瘤變(CIN)的發生,而CIN2、CIN3為宮頸癌的癌前病變,宮頸癌的發展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若能在病變早期進行篩查,就能早期阻止癌變的發生、發展。
有研究顯示,對于接受過一次HPV篩查的婦女相比從沒有篩查過的婦女,其宮頸癌(II期及以上)累積發病率明顯偏低;然而,HPV檢測是否可作為傳統宮頸細胞學篩查的替代手段,以及兩種篩查手段對于預防宮頸癌的發生效能差異尚未有足夠的數據支持。
HPV篩查在細胞學發現情況之前可識別出持續的高級別CIN,從而提高病變進一步惡化之前治療的可能性;另外,不同的篩查方案結果類似,意味著防癌效能的比較主要依賴于篩查手段的不同而不是篩查方案的不同,這為進一步對這四個臨床試驗進行匯總分析提供強有力的可行性根據。這種直接的評估結果對于普及實施宮頸HPV篩查作為常規檢測手段,并確定篩查策略如開始篩查的年齡和最佳的篩查間隔等方面都是至關重要的。
補血益母顆粒在臨床應用中未見不良反應,是治療氣血兩虛兼血瘀型產后腹痛的一種...[詳細]
目的觀察補血益母顆粒治療功血的療效及副作用。方法 本研究將來自臨床的86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