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趙世光教授領銜的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發現,傳統中藥***(As2O3,俗稱***)可誘導膠質瘤細胞凋亡和細胞周期俘獲;抑制膠質瘤細胞內熱休克蛋白的表達可顯著增強其對As2O3的敏感性。通過化療新藥開發、化療給藥途徑改進、放、化療增敏等多種綜合手段,課題組在臨床中將膠質母細胞瘤病人存活時間由平均12.5個月延長到18個月。
膠質瘤為中樞神經系統最常見的腫瘤,占原發腦腫瘤的40%~50%,腫瘤惡性程度高,病人預后極差。目前,放化療為膠質瘤術后最常用的綜合治療手段,由于血腦屏障的限制和膠質瘤細胞的耐藥性,有效的化療藥物很少,現國際公認的化療藥物為烷化劑替莫唑胺,但僅對半數病人敏感。
趙世光課題組首先著重于***—聚體緩釋系統的研發。結果發現,As2O3可以將膠質瘤細胞俘獲于G2/M期和G0/G1期;實驗觀察到As2O3能使兩個膠質瘤細胞系的p53蛋白水平增高,細胞周期蛋白B1表達降低。
研究還發現,As2O3在導致膠質瘤細胞凋亡的同時,還引起熱休克蛋白的大量表達,后者由此顯著增強了As2O3的療效。
專家評價指出,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確認中藥砷劑對腦膠質瘤具有良好的療效,并針對膠質瘤特點建立了顱內緩釋劑化療和脂質體包埋技術兩種新的給藥途徑,從而提高了As2O3的用藥效果。在進行放化療增敏研究中,課題組還鎖定了可作為增敏靶點的敏感基因及蛋白,有助于延長膠質瘤患者的生存期。
據悉,該項名為《膠質瘤化療、放療及其增敏研究》的科研項目,日前獲2010年度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