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半島都市報報道,青島市市立醫院從去年八月份開始推廣使用打印機打印處方,一年多以來,廣受好評。
有患者接受采訪說,去醫院的時候,最頭疼的就是看不懂醫生的字,想看清楚開的什么藥,實在是有些困難。打印的處方箋很容易辨認,醫生開的什么藥,價錢多少,都一目了然。
記者還了解到,處方上所有文字都是用打印機打印的,標明了科別、費別、門診號、年月日以及病人的姓名、年齡、性別等基本信息。最重要的是注明了患者的臨床診斷結果,以及藥品的名稱和數量等基本情況。處方箋的下面還有醫生的***和簽名。
青島市據市立醫院神經外科主任王厚忠介紹,這樣做主要是增加醫生開藥的透明度,醫生開藥之后,不僅方便藥房的工作人員審核,更重要的是讓患者錢花得明白。“我們醫院還規定如果患者嫌藥品價格高,可以選擇不買,如果藥品的價格超過200元,在***時需要患者在處方的背面簽字,目的就是保證患者的知情權。”王主任還介紹說,如果醫生沒有處方權,或醫生開超過七天的大處方藥,在電子處方系統上都會被自動屏蔽掉。
目前,衛計委決定今年10月開始在北京、山東等22個省區市的部分區域和醫院開展電子病歷試點,同時電子處方也是經過衛計委許可并大力推廣的一項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