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PCNSL),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段,其發病高峰在40到50歲之間,發生概率占結外淋巴瘤的4%到6%,占新診斷腦腫瘤的3%到4%。患者由于血腦屏障等因素的存在,其預后較差,因此,本文就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整合診治指南的相關內容進行解讀,期望能對患者有所幫助。
一、如何提高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的正確診斷率?
指南指出想要提高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的正確診斷率,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具體如表一所示。
表一:PCNSL的診斷
名稱 |
臨床特征說明 |
癥狀 |
指南指出PCNSL的癥狀主要有4種(發生率從低到高):脊髓受到牽連的癥狀(小于1%)<眼部受到牽連的癥狀(10%到20%)<軟腦膜受到牽連的癥狀(10%到25%)<腦部受到牽連的癥狀(30%到50%)。 |
影像學檢查 |
CT:指南指出大部分PCNSL呈團塊狀或類圓形的稍高密度腫塊,增強狀態下呈“握拳”樣的均勻性強化。 18F-FDG-PET/CT:病灶呈明顯高攝取。 MRS:Cho峰升高。 MRI:T1WI大部分表現為等或稍低信號,而T2WI為等或稍高信號,增強狀態下呈明顯均勻強化,如果腫瘤內部存在組織壞死則為不均勻強化。 PWI:PCNSL的新生血管少。 DWI:稍高信號、ADC值降低。 |
病理學檢查: |
在進行PCNSL的病理學檢查時,檢查方向可往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靠攏,因為指南指出80%到90%的PCNSL可歸屬于這一類。 |
二、如何有效治療PCNSL?
指南指出PCNSL的治療是多學科、多方案的治療,具體如表二所示。
表二:PCNSL的治療
名稱 |
具體實施 |
手術治療 |
開顱手術切除:適用于病情進展快且存在占位效應的患者,如果患者出現急性腦疝、占位效應明顯,開顱手術的同時還需進行減壓處理。 |
化學治療 |
1、初治患者:治療順序為誘導治療、鞏固治療。 ①誘導治療:能耐受全身化療者可施行甲氨蝶呤(基礎藥物、劑量≥3.5g/m2)+甲基芐肼/阿糖胞苷。不能耐受者行全腦放療,脊髓MRI檢查陽性或者腰穿腦脊液檢查陽性者,可脊髓局部放療或鞘注化療藥物。 ②鞏固治療:存在CR、CRu情況的患者可選擇每月1次大劑量甲氨蝶呤為基礎的用藥方案(時間需持續1年),誘導治療遺留病灶者可低劑量全腦放療/大劑量阿糖胞苷+依托泊苷。 2、復發難治患者: ①初始治療為大劑量MTX且未接受WBRT者,1年內復發行WBRT治療,1年后復發仍然行大劑量MTX。 ②初始治療為大劑量化療序貫造血干細胞移植者,1年內復發行WBRT或姑息治療,1年后復發可選擇二線方案。 |
靶向治療 |
初治: 利妥昔單抗+化療[HD-MTX/大劑量阿糖胞苷(HD-Ara-c)、替莫唑胺等] 復發難治: ①BTKi單藥治療 ②來那度胺+利妥昔單抗 ③泊馬度胺 ④利妥昔單抗+TEDDi以及伊布替尼 |
放療 |
指南指出誘導化療后是放療最恰當的使用時機。 1、放療范圍: 指南推薦全腦照射(包括眼眶后部),化療前眼部如果已被牽連,范圍應擴大到整個眼球,推薦放療劑量為30到36Gy。另外,腦脊液受累時還應該椎管內化療。 2、放療劑量: ①情況未達CR者,需行總劑量為30到36Gy而單次為1.5到2.0Gy的鞏固性全腦放療。 ②存在CR情況者需行總劑量為23.4Gy而單次為1.8Gy的鞏固性全腦放療。 ③無法接受化療者,需行總劑量為24到36Gy而單次為1.5到2.0Gy的全腦放療。 |
三、怎么隨訪以保證及時明確PCNSL患者的恢復情況?
指南指出想要及時明確PCNSL患者的情況,應從隨訪時間以及檢查項目入手,具體如表三所示。
表三:PCNSL的隨訪
名稱 |
具體情況 |
時間 |
隨訪頻率可以分為3段。治療后0到2年,每3個月復查1次。2到5年,每6個月復查1次。5年后每年隨訪1到2次。 |
項目 |
首選顱腦增強MRI,之后的檢查項目根據患者情況進行選擇,例如既往存在脊柱病變,還需加行脊柱、腦脊液等方面的檢查。 |
參考文獻
[1]樸浩哲,王玉林,司馬秀田等.CACA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整合診治指南(精簡版)[J].癌癥,2023,42(01):49-57.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