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日前報告說,他們利用最新DNA(脫氧核糖核酸)測序技術,確認兩個基因變異與胃癌具有較強關聯。
美國杜克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分析了胃癌患者癌變組織和正常部位的組織。他們篩選1.8萬個基因后在胃部癌變組織中發現了600多個此前未知的基因變異,其中兩個基因FAT4、ARID1A發生變異與胃癌關聯性最強。
在一些胃癌患者中,包含這兩個基因的染色體片斷甚至消失,這進一步表明,影響這兩個基因的遺傳缺陷在胃癌患者中可能比較常見。研究人員還在實驗中發現,調控這兩個基因的功能能影響胃癌細胞的生長。
相關研究報告已發表在《自然—遺傳學》雜志網絡版上。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的臨床意義還需要更多研究加以證實。他們推測這兩個基因可能與多種癌癥相關。
統計數據顯示,胃癌是全球第二大癌癥,全球每年約有70萬人死于胃癌。胃癌難以治愈,原因在于其很難被早期發現。在美國,接受治療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超過25%。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